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一份份核酸和流调烙下最真实的印记!这是医护工作者们走过的2021

2022-01-03 09:15:54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救治新冠重症患者的医护,一份份核酸报告和流调烙下了最真实的中国人的生活印记……这是不同岗位的医护工作者们走过的2021。

(健康时报 记者赵为德)救治新冠重症患者的医护,一份份核酸报告和流调烙下了最真实的中国人的生活印记……这是不同岗位的医护工作者们走过的2021。

“一年最深刻的回忆,是满洲里抗疫实录”

\
朱秋霞(左)和治愈的患者。受访者供图

“这一年来最深刻的回忆就是支援满洲里抗疫的这段日子。”内蒙古包钢医院护理部护士长告诉健康时报记者。11月27日,内蒙古满洲里报告3例新冠阳性病例,到12月1日,满洲里已经累计新增151例,抗疫形势十分严峻。

12月2日上午,内蒙古包钢医院紧急抽调50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援助满洲里,朱秋霞也在其中。当天晚上抵达位于扎赉诺尔区的满洲里口岸治疗医院后,就立即投入到了患者的救护中。“抵达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来不及休息,我们5个护士长马上开会,把重症科室的护理人员安插到各个抗疫小组,做好进‘红区’的准备。”

“进‘红区’风险极高,防护服是最有效的屏障。第二天上午,我们组织了十分严格的防护服穿脱考试,考试合格的人才能进病房,率先通过考核的人员紧急组成了第一支护理队伍进驻病房。”朱秋霞告诉记者,在红区一呆就是6个小时,中午饭都没时间吃,前期刚入驻的时候,新增病例不断增多,有时候一天只睡了不到三个小时。

而在病区除了日常照护,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收治的患者中有一位吃不下饭,不时偷偷抹泪,我们知道后就问了一下情况,原来他的爱人也被感染了,在海拉尔医院生产,这位患者很着急,想去照顾爱人和二胎的孩子。”朱秋霞说,了解情况后我们就安排了转诊,让他们家人团聚,“一家人都被感人了,很不容易。”

在满洲里10多天的抗疫历程,朱秋霞都用文字一点点记录下来。她在自己的“战地日记”里写道:“12月17日,周五,晴,这是我们来到扎赉诺尔的第16天,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各项工作越来越顺畅。”“我们的伙食比之前还要好一些,还吃了一顿饺子,韭菜馅和白菜馅都有。”“前天为三位战友过生日,虽然还带着冰碴儿,但是口感很好,在远离家乡的寒冬腊月里,心里暖暖的。”

朱秋霞的战地日记,字里行间透露了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平凡医护的真实画像,穿透寒冷的隆冬,带给共抗疫情的每个人温暖的希望。

“危险来时,作为一个医学生义不容辞”

\
兰州大学护理学院志愿队伍。受访者供图

10月20日,甘肃兰州报告6例新增本土病例,而在此之前,甘肃已经连续561天无新增本土病例,那次的本土新增,让这座西北重镇的神经一下绷在了弦上。

兰州大学护理学院2021级研究生林颖(化名)向健康时报记者回忆,“当天兰州发现本土病例后,学院便向全院持有护士资格证的研究生发布招募志愿者的通知,我在看到通知后,便立即报了名。”林颖说,“自己生活的城市有了危险,作为一个医学生义不容辞。”

“报名后学院对我们进行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技能培训与演练,随后便成立了兰州大学护理学院‘木槿天使’抗疫志愿服务队。”林颖告诉记者,学院的院花是木槿花,象征着永恒、坚持和生生不息的信念,“很荣幸成为‘木槿天使’中的一员。”

10月28日早上九点,林颖随志愿队入驻兰州市城关区疾控中心,统计核对从前线送来的一批批收样结果。虽没有前线危险,但是任务同样艰巨。“一遍遍与前线的工作人员核对,每天从第一份采样到最后一份送样的结束,我们都在连轴的工作加班,有的同事甚至需要连续值班24小时,当时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尽己所能,为抗疫出一份力。”林颖说。

用林颖的话说,2021年是自己普通却又不同寻常的一年,从本科到研究生,从教室的学生到抗疫的一线,“我都在慢慢朝着一个专业医护的道路上成长,2022年,希望疫情能早点结束,发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去看自己心心念念的演唱会。”

“在边境做健康扶贫,一年又一年”

\
医护人员在运送核酸样本。受访者供图

2021年是张军在云南边境做健康扶贫的第27年,张军是健康扶贫行动驻云南代表处主任,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在边境的2021年,那就是“摁下葫芦起来瓢,旧病未愈,新病又发的一年。”

在与云南接壤的缅甸边境,湿热的气候、落后的卫生条件成为疟疾、麻疹、肺结核等传染病滋生的温床。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张军和团队成员入驻缅北,从建立当地第一个卫生所,提供抗疟药物,做妇幼保健,到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基层卫生人才,健康扶贫行动组为减轻边境输入性疾病压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在麻疹等传染病断断续续的情况下,2021年的新冠疫情成了当地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今年10月以来的云南瑞丽外防输入压力巨大。中缅边境线长达1970公里,而且全是陆路边界,需要在紧邻边境的缅北境内建立防护屏障。”张军说。

“位于缅北克钦邦第一特区的医疗资源匮乏,几乎是团队的医护人员承担了当地全部的卫生体系建设和运行。”张军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从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很多人两年都没有回过家了,他们看着千里之外在家小上学的孩子的照片,感到很愧疚。”

“人手就那么多,而防疫压力又大,边境的防疫离不开他们。去年5月份过来的一个女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听到了家中老人去世的消息,最后也没能回家送最后一程。”张军说,“这些在边境小城默默付出的医务工作者们,很少有人注意,但是对边境的外防输入却是作了很大牺牲。”

这是不同岗位的医护工作者平凡却又不平常的2021,在斑驳交替的岁月里,留下了一名医护工作者最真实的印记。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