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14名研究生奔赴抗疫一线上热搜,本人回应:这是责任

2021-12-19 09:50:00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每天会致电十几到二十个人询问他们的行程,每个人需要沟通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要详细摸排。”驰援杭州市滨江区疾控中心一线的医学研究生张六仁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他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具体到每天乘坐的交通工具、同住的人、所有行程、是否戴口罩、是否做了核酸等,要细化到每一天、每一个小时。

(健康时报记者 孔天骄)“每天会致电十几到二十个人询问他们的行程,每个人需要沟通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要详细摸排。”驰援杭州市滨江区疾控中心一线的医学研究生张六仁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他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具体到每天乘坐的交通工具、同住的人、所有行程、是否戴口罩、是否做了核酸等,要细化到每一天、每一个小时。

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傅传喜教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动用医学生参与疫情处置,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100多年前,流行病学家、检疫防疫事业先驱伍连德领导1910年和1920年东北和华北两次鼠疫流行的调查和防治工作,其中在傅家甸,他推行居民分别佩戴白、红、黄、蓝臂章实行分区隔离,借用了火车车厢隔离治疗可疑病人。当时伍连德就启用了医学堂的学生队伍参与鼠疫防控。”

\
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往一线成员,受访者供图

每天一次核酸检测,两点一线工作

浙江省新冠疫情严峻的防控形势牵动人心。

“办公室每人严格佩戴口罩,然后,每天都需要做一次核酸检测。从办公室到隔离酒店两点一线,中间是走过去,不会乘坐任何公共交通工具,绝对不去任何其他地方,平时那些简单的洗手、消毒都是必须的。”张六仁平时的工作是应对健康码变为黄码、红码的人群,询问他们的具体行踪。

“我曾联系过一位滴滴司机,需要被隔离14天。这就意味着这些天他没有收入,但我跟他沟通的时候,他没有怨言,很快就接受了,他觉得,他个人做出一些牺牲是有必要的。”张六仁到滨江区疾控中心已经6天了,“疾控工作人员基本上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很多岗位都是12小时两班倒。虽然工作强度大一点,但我们都能承受得住,我非常愿意贡献这份力量。”

拱墅区疾控中心驰援一线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詹思怡被分在了信息组,主要是及时处理海量的疫情数据。詹思怡告诉记者:“比如有一批名单可能是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数据名单不能遗漏一个。”

\
正在处理数据的詹思怡,受访者供图

医学生抗疫,拥有悠久的历史

提及是否担心学生感染问题。傅传喜告诉健康时报记者:首先,我们对每个人都进行了风险评估,确认了他们被感染的可能性极小。其次,医学生参与抗疫是有历史渊源的,如百年前伍连德即动用医学堂学生,全城勠力斗鼠疫,一战功成,中国由此开始科学精准应对传染病。

“这些同学大多是97、98年出生的,此前,觉得他们可能不够有担当,但通过这次疫情我发现,他们是非常有责任心、有勇气的。他们知道可能有危险,但国家有需要,他们果断冲了上去,让我刮目相看,也非常感动。”傅传喜告诉健康时报记者,“15号晚上十点钟,接到通知需要派出三位同学,我们马上动员,有五位同学主动报名,10:20的时候,三位同学们已经拖着行李箱,在宿舍楼下集合了。”“这些同学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工作强度很大,但他们一个也没喊累。”

虽然进行了风险评估,但傅传喜每天依然都很紧张,担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学院学工老师每天也会和学生们保持密切联系。傅传喜告诉记者:“医学生前往一线,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好的实践机会,做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经常鼓励学生,要有更高的格局和更深的情怀,他们做到了。”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