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李超然)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9月15日,《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国人知晓率和就诊率调查白皮书2021》公开发布,这也是中国第一份关于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前期主观认知下降(SCD)阶段知晓率和就诊率在线调查。
没有出现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症状的阶段叫做AD临床前期。调查显示,受调查者对AD和AD临床前期主观认知下降(SCD)知晓率并不低,但主动就诊率超低,潜在原因可能是大众对其认识严重不足所以重视程度不够。
“AD早期诊断的关口,需要前移到AD临床前期SCD阶段。”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韩璎教授表示,今年阿尔茨海默病日的主题是“知彼知己,早诊早智”,在她的门诊,能够在AD早期就诊的患者仅占全部患者的10%左右,80%以上的患者都已经进展到了中重度AD痴呆阶段,错过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间窗”。
调查揭示,经济水平、受教育水平等对AD临床前期SCD的知晓率没有显著影响。韩璎教授表示,国内受访者对AD临床前期SCD概念的知晓率约为80%,但就诊意愿率仅有17%。
主动就诊率低的原因包括“认为是工作、生活压力大导致,过段时间就好了”“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认为症状很轻,应该没大问题”“即使诊断明确,也没药物治疗”等,甚至有人认为,人老后都会得老年痴呆,没必要就诊。
主动就诊率偏低原因一览
“有人说,阿尔茨海默病发现了也治不了”,那是因为发现晚了。从SCD到AD痴呆通常要经过8~15年,平均10年。在漫长的潜伏期里,如果足够重视,有很多机会可以推迟疾病进展。韩璎教授表示,AD早期干预和晚期干预,最终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截然不同。如果在AD临床前期能够早发现、早治疗,相当于按下了暂停键,患者病情可能终生维持在临床前期不进展,保持生活质量,减轻照料者未来的负担;如果到了痴呆阶段才治疗,患者脑细胞死亡已经远超50%,脑功能严重失代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积极治疗,最理想的状态也只能保持在痴呆阶段不再进展。“这种‘保持’就像破旧的刹车片,刹车效果大打折扣不说,病情进展速度也比临床前期快得多。”
而且,在AD临床前期,可以采取多种非药物干预措施,比如认知训练、音乐、舞蹈、功能性食品、益生菌、光照、太极、八段锦等,能起到一定提高认知功能效果。
韩璎教授强调,如果出现了主观认知下降的症状,即患者自我感觉比起自己以前的正常状态有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记忆力有轻微的下降,也可以是出现轻微的精神行为异常。建议及时到记忆门诊就诊,不能把“老糊涂”当做正常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