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离乡求职的东北医生:半年面试6个省市

2021-08-23 11:07:38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健康时报记者 李超然) 2021年6月,刚从医院临床科室科主任岗位退休不久的王慧兰(化名)从黑龙江老家出发,远赴千里之外的西南某省份,在当地的一家医院继续任职科主任。

退休后在远离故土的异乡开启事业第二春,在别人看来或许太“折腾”,而在王慧兰自己眼里,这是一个摆脱老家工作环境、重燃医学事业热情的绝佳机会。

在新岗位上,找回了年轻时的工作状态

入职已有两个多月,年过半百的王慧兰自己也没想到,她又开始了新的“进修”。

尽管医院还有一周才正式开诊,但她没有闲下来:医院组织了军事化训练,还有各种封闭式培训,作为科主任,她还要参加每周必开的管理例会,要组织科室新人培训、学习操作新设备,闲暇时间,她还开始学起了英语。一连串的事情使得她连续很多天都是晚上九点以后才到家,然而这样忙碌的生活却让她干劲十足——这是她心目中医生该有的活力与常态。

在培训年轻医生的时候,使用PPT做演示是硬性要求,习惯了讲课只用粉笔的王慧兰也开始从头学习做PPT,为此,远在深圳工作的儿子和儿媳还特意跑来教她学习用电脑。

退休前,王慧兰已经是家乡小有名气的专家,除了科主任一职,她还兼职做相关司法鉴定工作。

“主任医师,科主任,月薪也不过一万六千元。”王慧兰有些感慨地对记者说道。

今年4月,王慧兰满55周岁。人事科告诉她,4月1日起就可以办退休证,不用上班了,最后一直工作到4月30日,才与这座她工作了三十余年的医院正式道别。

“退休前的一个月,我做了60多台手术,是近些年最高月手术记录。”王慧兰说,得知她要退休,许多患者和亲友都表示不舍,希望她能多干一阵子,她自己也认为还没有到歇下来的时候,于是离开家乡,另寻单位。确认新工作后,甚至还有患者表示希望到外地住院继续由王慧兰做手术,但被她拒绝了。

“从今年1月起我就把简历挂在了人才招聘网站上,陆续有很多家医院来邀请面试,我先后去过北京、上海、深圳、宁波等地,在线上线下参加了很多面试,考察了很多医院。”王慧兰表示,6月初,现在的医院向她发出了邀请函,她便决定到医院去实地看看。

王慧兰清楚地记得,6月9日,她飞机刚落地便接到了医院的电话,询问她是否到达,并表示会帮她办理住宿,路费也由医院报销。想起这些细节,王慧兰依然觉得感动:“当时还没有确定要和医院签合同,但他们依然很热心地接待我们。我看到了医院的诚意与重视。”

就职新医院:来自东北三省的医生占60%

在新医院,王慧兰接触到了新设备、新技术和与老家不一样的学术氛围。“在这里我们都把医院当做自己的家。”王慧兰表示,这一次,她对工作的医院有了很深的归属感。

为学到新东西而兴奋不已的王慧兰,也愿意将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年轻一代,这是她在原医院没能做成的事。

“不总结,不反思,不进步”,王慧兰觉得,这是她老家最大的问题,自1990年参加工作起,她曾在1996年和2005年到外地医院去进修。

王慧兰对进修视若珍宝,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除了在诊疗中积累经验,跟同行取长补短也是成长中重要一环,她曾经依靠那两次进修为自己医院科室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然而后来却再也没有了进修的机会。

王慧兰遗憾地说,随着医院领导换届,新的领导班子并不鼓励医生外出进修、开会,医生进修时不发工资,发表论文也需要医生自己出钱,这严重打击了医生们进修学习的热情。

王慧兰表示,曾经热爱学习的她被漫长又无聊岁月消磨掉了学习的干劲与热情,最终,想的只是靠着现有的知识储备熬到退休就可以了。

此外,老家的医院似乎很少考虑过科室的未来:年终总结拖到6月才收、年终总结里没有“计划”一栏、不采购新设备、买新设备却不买配套的辅助设备导致新设备只能在库房吃灰……

“有些年轻医生的心思已经不在学习、考试这些事情上了,而是四处拉拢关系、讨好领导,精通人情世故。”王慧兰说,这也就是她离职后科室也摇摇欲坠的原因,缺乏培训和知识传承的下一代,无法扛起带领科室的重旗。

离乡求职,王慧兰并不是个例,和她同期离开的同事中,至少有9个主任医师。“这对医院来说是很大的损失,但医院现在这个发展模式,注定留不住人。”王慧兰无奈地说,她就职的新医院,来自东北三省的医生至少占到60%,让他们远离家乡的理由,薪资固然是一方面,但医院管理的落后和对人才培养的漠视让他们对未来感到由衷失望。

“希望我可以在岗位上干到60岁、65岁,如果身体好,干到70岁也不成问题!”始终深爱着医学事业的王慧兰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在距离故乡千里之外的地方,努力会被认可,价值得到肯定,不断追求进步,这是医生理想的样子。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