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33位老人捐献遗体:活着时候开开心心,死后也要做贡献

2021-07-12 15:25:44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近期,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美虹社区邮电新村小区33位老人志愿捐献遗体引发热议。这些志同道合的居民成立了邮电新村红十字爱心社,互相关心,一同出游,“活着的时候,我们就开开心心的,去世了也要为国家做最后一份贡献。”自称捐献团体“跑腿员”的吴荣坤老人说道。

近期,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美虹社区邮电新村小区33位老人志愿捐献遗体引发热议。这些志同道合的居民成立了邮电新村红十字爱心社,互相关心,一同出游,“活着的时候,我们就开开心心的,去世了也要为国家做最后一份贡献。”自称捐献团体“跑腿员”的吴荣坤老人说道。

据悉,目前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美虹社区邮电新村小区已有33位居民志愿捐献遗体,其中4人已经完成捐献。

\
老人们签署的捐赠遗体协议,受访者供图。

33位居民自愿捐献遗体

为何这个社区的居民自愿捐献遗体或器官的积极性这么高?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安医大接受站副站长付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这一切起初是因为一位名叫吴朗的老人。

吴朗是邮电新村小区遗体捐献的带头人,也是一名老党员,据爱人马毅兴回忆,2000年左右住院期间,吴朗听到了医生谈论学生上课需要解剖遗体。当时就多问了两句,“医生说遗体缺少,学生上解剖课困难。”当时听到这个信息后,吴朗就决定在去世后捐献遗体。

2002年,吴朗老人因胃癌去世,家人联系了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安医大接受站,办理了遗体捐献。后来,按照老伴的遗愿,马毅兴也办理了遗体捐献的申请登记手续。而吴朗老人的女婿几年前在北京因病去世,也捐献了遗体。

受吴朗夫妇影响,小区其他老人也开始了解遗体捐献,志愿者吴荣坤、周凤翼在帮助马毅兴办理登记手续的过程中,也决定加入进来,成为了邮电新村首批申请遗体捐献者。从那以后,近20年的时间里,邮电新村有30余位居民办理了遗体(器官)捐献的申请登记手续。

这其中,周凤翼年龄最大,已有93岁,年龄最小的是出生于1971年的张峰,“张峰是看到哥哥张彪志愿捐献后主动联系我们的,申报捐献的时候他才44岁,还有一些人慕名来加入我们的志愿队。”吴荣坤介绍道,到7月5日,邮电新村已经有33位居民自愿捐献遗体。

据悉,老人们捐献的遗体可以用来医学生的正常教学和研究、病理解剖也可以通过器官移植、眼角膜移植来帮助需要的人。

拓宽生命的宽度

付杰是老人们口中的“老付”,常年从事遗体接受工作,再加上自己也是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老人们对遗体捐献有任何疑惑,他都会第一时间出现,答疑解惑。他的父亲是一名老支书,2017年去世后,同样选择捐献了自己的遗体。

“捐献遗体(器官、角膜),无论是对于医学教育、疾病研究、救死扶伤,还是对于移风易俗、殡葬改革、节约土地和资源,都有着现实的积极意义。”付杰对健康时报记者说。

这些年,付杰见证了遗体捐献从不敢对人言说到现在开展活动宣传的历程。“一开始不太敢跟人家说这些。”付杰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向身边人自豪地说:“我是一名红十字志愿者,我愿意百年之后捐献自己的遗体。”

\
安徽省红十字会颁发的荣誉证书。图自安徽医科大学遗体捐献接受站官网

“一开始俩儿子都接受不了。”志愿者陈国伟说,在传统意识里,身体发肤不可损伤,捐献遗体对孩子来说感情上有些接受不了,他也理解儿子。于是,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一直给儿子做思想工作,孩子的思想工作做通了,7月5日,陈国伟也来到了邮电新村党群服务站,办理遗体捐献手续。

付杰介绍,现在这些志同道合的老人们组建了邮电新村红十字爱心社,老人们互相关照对方生活,定期举办一些活动,相互帮忙,打电话联系、组织春游……吴荣坤曾笑着说道,安排好了身后事,大家都想开开心心地活着。

“其实,我们安徽省来说每年医学教学科研至少需要两三百具遗体,目前每年能接受的数量在100具左右,我们希望有更多人支持关注。”付杰说,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希望通过可以这种方式来拓宽生命的宽度。

(运营:孙宝光 实习编辑:刘予欣)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