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中国疾病消亡史:流行千年、感染千万的天花、疟疾等相继退场

2021-07-02 17:03:51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疟疾不是我国第一个消除的传染病,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通过一代代科技、医务工作者和公共卫生人员的不断努力,多个曾令人闻风丧胆的疾病现在只存在于历史书中。

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世卫组织宣布中国被认证为无疟疾国家。

疟疾不是我国第一个消除的传染病,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通过一代代科技、医务工作者和公共卫生人员的不断努力,多个曾令人闻风丧胆的疾病现在只存在于历史书中。

60年代消灭天花:比世界领先17年

天花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被消灭的传染病。

天花感染者在发病时全身都会布满红疹,然后结痂,最后留下满脸“麻子”。中外历史上许多贵族、帝王等都没逃过天花的“毒手”,从2000多年前开始,医学人士就在不断探索消灭天花的方法,然而直到近年,才有天花特效药问世。

在无药可用的年代,18世纪,一名英国乡村医生偶然在一位挤奶女工那里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随后发明了牛痘接种法,并最终传播到全球。

1952年以前,天花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之一,每年有近万人丧生。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发动秋季种痘运动的指示》,规定全民接种天花疫苗,即俗称的“种痘”。

\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掀起“种痘”热潮。

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赵铠带领团队发明了耐热液体痘苗,解决了疫苗必须冷藏导致难以在偏远和农村地区推广的难题。

此后,我国进行了三次强制性全民种痘和两次接种,在这十年里,五亿多人口获得了近18亿剂疫苗,通过高接种率和对确诊患者的密切管控,全国天花病例数从10万多人锐减为300多例。

1954年,全国大、中城市再未有天花流行。1961年6月,由缅甸传入到云南的最后一例输入型天花病例病愈后,中国境内再未出现天花病例。1979年7月30日经世界卫生组织检查证实,我国已于60年代消灭天花,比世界还要早了17年。

1977年10月26日,全球最后一例天花患者被治愈。198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天花已被根除,全球停止牛痘接种。

新世纪初年,脊髓灰质炎消除

每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里都会有一颗甜甜的“糖丸”——不需打针、不会引起害怕的特殊疫苗。

这个糖丸叫做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减毒活疫苗,发明者是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顾方舟先生。

\

\
我国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发明者“糖丸爷爷”顾方舟(1926-2019)

1955年,江苏南通发生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脊髓灰质炎大流行,共发现麻痹型患者1680例,病死率27.75%,许多患儿即使能活下来,也会落得终身残疾。

顾方舟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在昆明建立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开始了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工作。1960年,疫苗刚研发出来时,需要年幼的孩子来做安全实验,顾方舟和实验室的同事们,便让自己的孩子试喝了疫苗。

1960年底,首批500万人份疫苗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在服用了疫苗的城市,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疫苗刚研制出来的时候都是液体的,一开始我们滴在饼干或馒头上让孩子吃下去。但给孩子吃液体的东西,他不知道你给他吃的是什么,他害怕。后来我感觉这样太麻烦,就改成糖丸,孩子都喜欢吃糖,孩子一舔糖丸发现是甜的,他就吃了。”顾方舟在口述回忆录中说道,为了便于在全国推广免疫,他和研究团队将液体疫苗制成糖丸。

1964年,糖丸疫苗在全国推广。脊髓灰质炎的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4.06/100000下降到1993年的0.046/100000。1994年发现最后一例患者后,至今未发现由本土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

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我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顾方舟曾说。

2007年消除丝虫病:系全球首个消灭丝虫病国家

一条细若游丝的小虫,曾令3000多万中国人贫病交加,苦不堪言。

这一种通过蚊虫叮咬令人致残的传染病:丝虫病。我国曾经是丝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流行范围达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和重庆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64个县(市),丝虫病患者达3000多万人,其中慢性丝虫病患者540万人。患者主要症状是肢体和生殖系统畸形,俗称“象皮肿”。

1962年,我国著名寄生虫学家、原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所长兼丝虫病研究室主任冯兰洲提出,丝虫病与其他昆虫传染病有很大不同,丝虫的感染性幼虫进入人体内1条至多只能发育为1条成虫,不能繁殖;微丝蚴在蚊体内也只是发育而不能繁殖。而抗丝虫药物乙胺嗪(海群生)具有吸收快、排泄快、毒性低等特点,对微丝蚴和成虫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如果人群普遍服药,就可消灭传染源,使人和蚊虫受感染的机会大大减少。中国丝虫病防治应该把控制传染源放在首位。

从最初的的全民服药防治丝虫病,人群微丝蚴感染率下降到5%左右后,专家们又提出了“食盐加药” 的防治方法,让老百姓在吃饭的同时吃药,简便易行,药物反应轻微或无反应。

消灭丝虫病并不意味着要把病原、蚊子完全消灭。1982年,卫生部丝虫病专家指导组得出结论,当人群微丝蚴率约为1%时,丝虫病传播已无流行病学意义。根据这一结论,我国最终确定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人群微丝蚴率降低至1%以下,可以作为阻断丝虫病传播指征。 1994年,我国实现基本消灭丝虫病目标。

进入21世纪,我国多个曾是丝虫病高发地区的省市纷纷传来捷报,宣布彻底消除丝虫病。2007年5月9日,经世界卫生组织审核,中国在全球83个丝虫病流行国家和地区中,率先消除了丝虫病,为全球树立了典范。

除去以上疾病外,这70多年来,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血吸虫病、麻风病、致盲性沙眼等多个疾病都在我国得到了良好控制,2020年,在40种全国法定传染病中,有5种疾病新增确诊病例与死亡病例都是零,5种疾病新增病例数不超过10例。(李超然整理)

参考资料:

【1】白剑峰.《别了,丝虫病--写在我国率先在全球消除丝虫病之际》,人民日2008年11月13日10版,

【2】《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顾方舟口述,范瑞婷访问整理,商务印书馆出版

【3】《曾造成数亿人死亡的“天花”,为什么能被彻底消灭掉》,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3436990120356840&wfr=spider&for=pc

(运营: 实习编辑:刘予欣)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