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网友悼念袁隆平院士:节约就是最好的致敬

2021-05-24 09:33:01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5月24日,袁隆平院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袁隆平院士逝世后,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哀悼。

5月24日,袁隆平院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袁隆平院士逝世后,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哀悼。

网友纷纷表示“节约就是最好的致敬”、“我们会好好吃饭”……有网友提议:建议把每年5月22日设为“节约粮食日”,来纪念袁隆平院士为中国及世界人民作出的贡献,并且5.22谐音“勿挨饿”,也是袁老毕生的追求。该建议在网上得到众多网友支持。

微博上,一位名叫“DUOBAND”的网友留言:“请求把5月22日设为,中国节约粮食日吧”,得到众多点赞支持,更有网友留言“建议加上爷爷名字,袁隆平粮食节”;

在今日头条上,一位叫“走累了”的网友建议“建议把5.22定位中国的粮食安全日,让子孙后代记住袁老”,同样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点赞支持。

袁隆平曾多次呼吁杜绝粮食浪费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毕生精力用在了水稻育种事业上,让中国粮食产量大大增加,解决了千年来中国“饥荒”问题,让几亿人能够吃得上饭。

袁隆平早在多年前就呼吁将浪费当成犯罪行为限制。2013年,袁隆平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表示:“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人均耕地这么少,好不容易国家投入很大,每年都增加科技投入,我们辛辛苦苦地钻研来提高(产量),我们的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是很难的,提高了单产之后呢,又浪费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在我要建议,政府要出台(法规政策),把浪费当成可耻的行为、当成犯罪的行为来限制它。”

2020年9月,袁隆平院士在《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文表示,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我是研究杂交水稻的,目的就是增产粮食,保障粮食安全。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从播种到收获,每一粒粮食可以说吸天地日月之精华,附农民辛勤之汗水。科研人员想方设法钻研怎样提高水稻产量,哪怕提高5%-10%都十分不易!粮食增产是令人高兴的事!但当看到提高产量的粮食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看看工厂食堂、酒店宾馆、学校饭堂,白花花的米饭倒在泔水桶里,太刺眼了!”袁隆平院士说道。

今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并开始施行。

专家:节约粮食非一日之功,需要多方面努力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可以理解网友们提出建议的初衷,就是号召人人来节约粮食,同时祭奠袁隆平院士。这些年,随着粮食供给的冲突,人们的节约意识和良好的节约传统逐渐丧失,粮食的浪费在各个环节都很严重,比如说收获、运输、加工、储藏环节,以及消费环节的浪费。有人也研究过,我们每年浪费的粮食可以养活上亿人,所以设立浪费粮食日是非常有意义的。”

“但目前已经有联合国粮农组织设立世界粮食日,目的就是为了引起人们对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所以没有必要设立两个粮食日,一个是世界的,一个是中国的。粮食日每年都有一个主题,我们可以在世界粮食日的时候赋予节约用粮的内涵,每年有不同的主题宣传,就可以了”。

朱教授表示,重要的不是单独设立一个节约粮食日,“现在我们也有反浪费的立法”,重要的是通过法律、道德、文化、习惯等方面综合来解决粮食浪费的问题,比如“我们要在教育体系里边贯穿节约的意识,无论是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树立勤俭持家,节约这个粮食的美德,将节约、不浪费成为一种日常践行的守则,融入每日的生活中,才是对袁老最真诚的致敬。

(运营:孙欢)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