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一年48例结直肠癌手术,这家县医院留住了癌症患者

2021-03-25 15:06:38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这样一座只有800张床位、350多个医生的县级医院,已经基本实现了结直肠癌患者不出县的愿景。从北京到省会南昌,再从南昌到赣州和于都,一层层专家的接力,让分级诊疗在这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医院里,尽绽光芒。

健康时报记者 张赫

“我看见纱布下面的5个小孔打的那么精细,再看患者的状态,觉得特别激动。原来现在县级医院用微创手术治癌症患者已经能做这么好了。”

一边拍着床上刚刚做完手术5天的结直肠患者,一边难掩喜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站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人民医院普外一科的住院病房里,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光是结直肠癌手术,我们一个科室去年就做了48台,数量和质量位列赣州市18个县区第一。”听见王锡山教授的话,于都县人民医院普外一科主任华海峰说,能把癌症患者留下,这是一条走来很艰难、但一直不会放弃的路。

没错,就是这样一座只有800张床位、350多个医生的县级医院,已经基本实现了结直肠癌患者不出县的愿景。从北京到省会南昌,再从南昌到赣州和于都,一层层专家的接力,让分级诊疗在这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医院里,尽绽光芒。

\

王锡山在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查房会诊

县医院一周一台结直肠癌手术

52岁患者:信得过,就留下了

“光是结直肠癌,普外一科一周至少能做一台手术,患者初诊在这儿确诊,大多数都会选择留下来。”

华海峰一边向王锡山介绍患者的情况,一边指着加满床位的走廊。在他身旁的病床上一直笑着的,是上周刚刚在县医院做完腹腔镜下微创手术的52岁乙状结肠癌患者孙海(化名)。

看着王锡山把自己身上的纱布一点点包好,听见北京和南昌的专家都说手术很成功,孙海终于忍不住插了一句:当时信得过,就留在家里做了(手术)!大专家也说做得好,我就更放心了!

听完这句,病房里的人都笑了-----县医院留住了自己的老百姓,是件值得开心的事儿。

近日,在中国NOSES联盟策划的中国胃肠 NOSES百场公益系列学术活动赣州站手术演示后,王锡山团队和执行主席、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李太原等专家来到了于都县人民医院,除了感慨800张床位的医院因为患者太多而加床到1100多张外,最让他感叹的,是县医院运用各种微创术式给癌症患者手术的进步。

作为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新发病例,约60万人死于该疾病。在我国,像孙海医院的结直肠癌患者也一直在攀升。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 2015年中国新发结直肠癌37.6万,死亡19.1万,也就是每3分钟就有2人患病,1人死亡,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前5位。

孙海告诉记者,大约一个月前,自己总觉得肚子胀,吃不下也排不出。

做了全面检查后,华海峰诊断,这是局部晚期的乙状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

因为当时孙海有急性肠梗阻,整个肚子都是鼓的,按照以往处理方式,只有做急诊手术,而且因为患者肠道不清洁需要做降结肠造瘘,无法一期肠吻合。华海峰和同事商量后,决定先放支架,在肿瘤生长的部位撑起足够的空间,放了支架两周左右,等到肠道准备工作和肠管水肿减轻了以后,为孙海实行了五孔腹腔镜下的微创手术,避免了肠造瘘及其二期肠管还纳手术。出院时,孙海的腹部只留下了5个指甲大小的小创口。

“本以为是要‘开膛破肚’,没想到这么这么点伤口就把肿瘤切除了。”孙海回忆,一开始医生解释,腹腔镜手术就是在腹部的不同部位做数个直径5~12毫米的小切口,通过这些小切口插入摄像镜头和手术器械做手术的时候,自己还觉得不可思议,也不懂其中的原理,但是因为身边人都说县医院行,自己的家人也是在县里治的癌症,现在已经术后4年状态依然很好,自己也就觉得值得信赖。

直到做完手术,看着身上的小孔,孙海才明白,进手术室之前医生说的那句:信我,没事儿,是真的。

每年10%以上医生组团外出学技术

县医院院长:医生走出去,患者才能留在家

孙海所说的“开膛破肚”,其实是从前急诊手术的必要“步骤”,很多癌症患者身上都有几十厘米的创口。

对于于都县人民医院来说,现在这种看起来精致的腹腔镜手术其实是5年前才开始娴熟掌握的技术,而能让患者不出家门治癌症,功劳都在于一直在“往外走”的本地医生。

“2020年江西省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排名里,全省有43家综合性三级综合性医院,于都县人民医院排名第9位,在多个科室建设上,都是全省县医院第一名 。”于都县人民医院院长陈福生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虽然医院只有300多个医生,800张编制床位,但一年接诊能达到65万人次,2020年一年利润达到4.15亿。

1935年4月,于都县苏维埃红色医院旧址上成立了于都县临时诊所,这就是于都县人民医院的前身。80多年的传承,如今的县医院已经承载了100多万人口的健康。而患者之所以愿意留下开,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技术值得信任。

陈福生举例,为了让医生学到一线城市大医院的先进技术,每年200多个医生中,会组织至少20-30人出去学习,一去就是半年或者一年,和个人进修不一样,于都县人民医院的进修以团队形式,一个科室几个人一起走,一起学,一起回来。学到的新技术整体落在县医院造福本地患者,除此之外,为了解决进修医生的后顾之忧,陈福生把外出学习医生的全部待遇都和留院医生做到同步发放。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陈福生会不看资历、只看技术,现在很多科室主任都是年轻人。

除了本地医生大规模、高频率的外地进修,华海峰作为分级诊疗帮扶的受益者,在提起14年前第一次值班接到癌症患者时还是很激动:“那时候县里没有成熟的技术,真正把癌症患者的诊治做好是5年前,最近3年,技术越来越成熟,诊疗更加规范,这些都要感谢国家卫健委近几年来对我院的大力帮扶。”

华海峰回忆,为了让这个人口110余万的县城百姓看的好病,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到南昌,从南昌再到赣州,专家们从上至下“手把手”的教是帮助我们掌握技术的重要途径。

“比如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赣南市人民医院,经常把最新的技术带过来做分享,手术演示一点点的讲解。”华海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比如我们请上面的专家来做手术,他们知道县医院整个科室都很想学手术技术,就让我们轮流给他当助手,一边做一边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规范的地方以及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一点点的积累和学习,才练就了让患者越来越放心的手术技术和整套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这句话出自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而如今,这句话也印刻在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旁。

“我们县城现在也有癌症患者微信群,大家都说,在县里做,现在很靠谱!”孙海的笑,在医院的走廊里回荡。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