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我在冬奥滑雪赛场做保障医生

2021-03-25 14:45:20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陈琳辉 高瑞瑞

位于北京延庆的海陀山,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也是北京冬奥会的延庆赛区所在地,海坨山主赛道全长2950米,从海坨之巅飞流直下,垂直落差894米,地势复杂、风向多变、光线忽明忽暗,滑雪难度名列世界前茅。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在这里进行的高山滑雪比赛。作为中国冬奥滑雪医疗保障队的一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急诊科的医生付妍备战了三年。

\
中国冬奥滑雪医疗保障队。受访者供图

苦练滑雪,4分钟内要赶到现场

2018年,中医局要组建一支中医滑雪保障队,付妍马上报名参加。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对滑雪医生没有太多的概念,专业知识、滑雪和英语三项全优就积极报名参与了。” 付妍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之前对滑雪保障医生的想象是坐在医疗站或者移动的120急救车内,不用面对室外恶劣的雪场环境。参加了雪季强化培训之后,她才了解到,根据国际滑雪联合会医疗指南的要求,运动员在赛道上的任何地方摔倒受伤,医疗救援人员必须在4分钟内到达现场。

根据国际雪联规定,4分钟,赛时如果发生运动员摔伤事故,医务工作者必须在这个时间内赶到现场,而他们能依靠的交通工具就是滑雪板,“这就要求把滑雪练到不用想,得跟平时走路一样。”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项挑战,因为不能轻松的坐在室内等待伤员到达,而是要站在室外,当运动员受伤时背着15kg的急救包、AED和怀里揣着的急救药品自己滑过去。” 付妍表示,这要求滑雪医生不仅需要有丰富的急救经验,还需要有过硬的滑雪技术。

\
滑雪医生雪场急救演练。受访者供图

好不容易练到“咬咬牙能跑起来”的程度,但加上急救包、AED等近15公斤的负重,“一切又得重新适应”。

记得一次训练中,外教让大家背着15公斤的急救包,扛着雪板,手拿雪杖,从终点往山上爬,爬到坡顶后看着气定神闲的外教和累得气喘吁吁的我们,教练说:“救援和滑雪不同,滑雪只需要想着用最合理的姿态往下滑,而救援则要考虑如何在保存体力的同时,快速到达伤员身边,这不仅需要负重滑,更需要负重爬。”

在常人看来,滑雪医生需要在极端低温环境下,长时间与冰雪相伴,而且每天都充满危险与挑战,女性每月都有生理期,这样的工作状态对女性的身体长期来讲会有不利。

“这些困难都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并不在我个人的考虑范围之内。所以我也没有把这个事情当成一个困难。”付妍表示,她本来就热爱滑雪,爱好之外自己还是治病救人的医生,现在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工作的环境,换一个地方继续治病救人而已。

在备战2022年冬奥会的三年中,她经常负重15公斤练习滑行,摔跤受伤是常有的事儿。这一年,她瘦了30斤。

\
滑雪救人演练(受访者供图)

重新练习雪地急救

这次入选的医护人员来自急诊科、麻醉科、骨科、脑外、胸外等科室,都通过了滑雪技能、专业技术和外语水平层层选拔,可深入了解滑雪医生的职责和工作环境后,付妍感叹,“会滑雪、医术好,未必能成为合格的滑雪医生”。

除了培训滑雪技术,付妍还要学习在雪道上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骨折固定、摘取冰帽、气胸的现场处理、止疼的现场处置等,囊括了所有高山滑雪的外伤救护。

学医20年,付妍发现,以前临床上熟练掌握的技术,到了雪道上像被加了“封印”。

以最常见的心肺复苏为例,要求患者平躺,按压要垂直于患者胸壁,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在坡面雪道上,选择按压角度就得费番周折,站姿还是跪姿?坡上还是坡下?怎么防止自己摔倒?怎么和队友配合稳定住患者?都是一系列问题。”付妍透露,通常施救的医生力竭马上需要其他医生接替,然而雪道上交换位置都是一个“大工程”。

如果遇上气管插管这样的技术活儿,在医院里能做到又快又准的医生,在雪道上必须跪着、趴着,甚至侧躺着操作,一边使劲儿蹬地保持平衡,一边还要能做出准确的动作,“但摘掉手套,手很快就冻僵了”。

他们能做的只有不断尝试,让身体习惯彻骨的冰凉,“在假人身上练,从开始的30秒练到20秒,再到15秒,10秒”。

在冬奥高山滑雪的速降比赛中,运动员最快的速度可能超过每小时140公里,在这样高速的滑行中,稍有闪失,就可能发生致命的损伤。

加上高山滑雪比赛场地环境极为特殊,寒冷的天气、陡峭的雪道坡面、赛道上冰状雪都会成为现场急救的困难和障碍。

\
滑雪保障医生付妍(受访者供图)

在极端低温环境下,救援人员如果摘下手套,手指可能半分钟就会麻木失去感知能力,而伤员可能处于各种不同的体位,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地完成救治操作,如开放气道、生命支持等,需要长期的培训和模拟演练才能完成。

\
付妍积极学习救援课程(受访者供图)

在零下二三十度的雪场中,她需要跪在雪地上练习心肺复苏、趴在陡坡上练习气管插管,每次训练结束都冻得手脚麻木、全身冰凉。由于没有任何现成的培训资料,白天训练,晚上她还需要鏖战到深夜,和队友们一起讨论和制定救援方案。

付妍告诉记者,医疗队曾经有队员发生了严重的外伤,分别是锁骨骨折、肋骨骨折、胸椎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即便如此,从建队之日起,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掉队。即使受伤了,还是期盼下一个雪季能够再次参加滑雪救援演练。

“现在是冬奥会之前的冲刺了,之后几个月可能我们会进行封闭式的训练,再强化滑雪技能,进驻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进行一次次磨练,培养默契,进一步缩短我们医疗救援的时间,保障运动员的安全。”付妍说,总有一天我能够和我的队友并肩站在赛道上完成冬奥滑雪医生的使命。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