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我在故宫寻古药:活起来的清宫医药文物藏着中国古药的故事

2021-03-25 14:35:36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神圣岂能在,调方最近情。存诚慎药性,仁术尽平生。”这首诗原是康熙皇帝赐予御医黄运的,后来被高悬于太医院的大堂之上,作为 “院训”传承。由古至今,医事永远是民生大事,牵动人心。

(健康时报记者 高瑞瑞 孙欢) 光绪六年(1880年)的某一天,两名民间征召而来的医生在内务府官员的带领下,走进紫禁城。彼时的他们紧张而兴奋,并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怎样显赫富贵的人物----他们是慈禧太后专门被召进宫的民间中医。

晴天里故宫雕梁画柱,碧瓦红砖,高高的城墙写满威严。眼前的后妃在纱帘之后看不清面容,伸出的手被丝帕轻轻遮挡,两名医生不敢多言,赶紧行了跪拜礼后,一左一右交替诊断,随后默默退到偏殿,为病人讨论开方,之后退出宫殿,奔御药房领药,离开皇宫。

两位紧张的民间医生并不知道,自己诊脉的人正是清末中国的风云人物——慈禧太后,而他们看病诊脉的过程,其实正是清宫中御医们的日常。

一百多年过去了,那些历史人物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而清宫药房的景象,在2021年故宫博物院诚慎仁术清宫医药文物展上,再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
故宫博物院御医药馆 高瑞瑞/摄

太医院、御药房大不相同

清宫皇室“药方”上有啥秘密?

“神圣岂能在,调方最近情。存诚慎药性,仁术尽平生。”这首诗原是康熙皇帝赐予御医黄运的,后来被高悬于太医院的大堂之上,作为 “院训”传承。由古至今,医事永远是民生大事,牵动人心。

“后宫的妃子病了,要看哪个御医,都是由皇帝亲自指派的,同时每一次出诊用了什么药,用了多少,都有详细的记载。”本次展览的主要策划人、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馆员关雪玲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和以往大家在清宫剧中常见到的情节不同,太医和后宫的妃子们见面非常难,因为真实的太医院并不在紫禁城中,宫内仅有固定的值房,由轮值的太医值守。每次出诊看病,都有严格的出行和用药记录。

\
老佛爷(慈禧)传药底薄(复制品)孙欢/摄

“当归、沙参、生地、石斛……”一百多年前,御医们为慈禧太后、皇帝、皇后等开出的药方,在此次展厅永和宫内静静陈列。

“永和宫历史上就曾设有药房,末代皇帝溥仪就曾回忆小时候生病时都服用永和宫药房的药品。这座宫殿最后的主人是光绪的妃子——瑾妃(即端康皇贵妃),作为东六宫之一,药房是配套的设施,我们就将此次展览定在了这里。”

关雪玲看着陈列的文物回忆,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药方有两大类,一类是太医院医官给帝后妃嫔或其他人诊视后开具的药方,比如,光绪帝药方、慈禧太后药方等;另一类药方是风痰门、痰嗽门、燥火门等各门类下若干种丸、散、膏、丹的配方。宫廷中的药方集纳了御医们的智慧,是其行医经验的结晶,也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有清一代宫廷医学的发展水平。

\
太医院印章 高瑞瑞/摄

除了太医院,御药房也是最重要的医疗服务机构。由于紫禁城面积广、人口多,为了保证医疗服务,还在其中设置多个医疗机构,比如东、西、内、外药房和长春宫药房、乾清宫药房、武英殿药房等等。

“后宫妃子们有些就有自己的小药房,方便领药取药,永和宫的药方就是如此。”关雪玲表示。作为中医诊断最重要的手段,清宫御药房内罗列了当时最丰富的药材类别,康熙皇帝对西洋药接受程度很高,因此除了各地上贡,包装精美的道地中药药材,药方中还有精心炮制的中成药,以及来自异域的外国药物、种类多样的医疗保健器具。

锭子药、麝香药各具特色

清宫药房里都“装着”哪些药?

中药药材经过炮制后,就成为中成药。

按剂型划分,清宫所用的中成药大致有丸、散、膏、丹、锭几种,丸药有蜡丸和水蜜丸之分,其中锭子药成为此次展览最亮眼的部分之一。将药物研成细粉,然后添加适当的粘合剂制成规定的形状。

\
锭子药 孙欢/摄

朝珠、念珠、佩饰,这些看起来精美的装饰品,都可能是锭子药。清宫锭子药打破了“药只能用来治病”的思维常规,将饰品、药物、礼品,的概念完美结合起来,在清宫历史中关于锭子药趣味往事也是民间相传的佳话。

“锭子药,就是做成锭子形状的药物。将几味中药材磨成细粉,再添加适当的粘合剂,制作而成,锭子药的种类很多,但它们最主要的功能都是避暑、除潮、解毒等。”关雪玲向记者介绍道,这些药内服能够清热通窍,外敷可以祛毒消肿。

“在古代,五月份以后天气就比较热了,蚊蝇滋生,卫生条件不好就容易引起传染病,而古人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就会采取辟邪的方式,制作锭子药。”关雪玲介绍道。

另一方面,由于所需量较大,御药房和造办处都会一起进行。除了防病治病,锭子药更是难得的工艺品。“清朝有档案记载,从雍正年一直到宣统年间,每年端午节前后都要大量制作锭子药,皇帝也会大量赏赐给前朝后宫众人。甚至在清宫造办处,还曾经设置了一个专门的‘锭子药作’,以供应皇宫对锭子药的大量需求。”关雪玲说。

另外,麝香是大众所知的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解毒的功能。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是珍贵的中药材,一般分为毛壳麝香、银皮麝香和麝香仁。展厅里陈列的贡品麝香,

\
包装精致的麝香 高瑞瑞/摄

“与影视剧中对麝香可能会对人体有时候会有一些不好的影响的说法不同,实际上在清宫麝香作为一种珍贵药材与其它的供品有很大的差别。”关雪玲表示,因为皇宫药师主要是注重它的药效,所以麝香包装需要做到防潮防霉变,从外观上看明黄色这种皇室独有的色彩,就体现了麝香作为贡品的药材的贵重。

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为配合此次展览,故宫博物院与中国中药协会合作,在永和宫前、后院东、西配殿展示中医药经典名方、具有代表性的中成药八大剂型以及传统制作技艺等,让观众对中医药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让医药文物“活起来”

永和宫重现清宫药房实景

“让文物活起来,这是这次清宫医药文物展的意义所在。”关雪玲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推出清宫医药展览,无论是从中医药文化传承角度还是医学教育角度都非常有意义。

\
御医药馆内景 高瑞瑞/摄

“现在关于古代医学的文物实在太少了,所以大家其实对古代医药文化概念的理解还很模糊,得知故宫新开了清宫医药文物展,就赶紧过来了解一下。”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周同学(化名)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在日常的学习中,虽然有很多文献资料供学生们学习,但是对于真实的古代医药文化的认知还是有很多的偏差,这也导致不少人难以从根源上理解和传承中医药文化。

“紫禁城在长期的医疗保健活动中,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医药空间。清宫中有设置健全的医疗机构,汇集医术高明的御医,使用全国乃至域外的道地药材和优良成药,配备精良的各种医疗器具,沿用或独创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利用全国的资源提供医疗服务。”关雪玲向记者介绍道,医药文物是故宫博物院众多收藏中富有特色的门类,是清代宫廷医事活动重要的实物遗存。所以通过这些文物,可以揭示清宫医疗的历史状况。

\
故宫博物院永和宫 高瑞瑞/摄

“因为永和宫本身就是作为文物存在的,所以这次御医药馆的开幕也意味着与观众阔别多时的永和宫再次开放,这座位于承乾宫之东、景阳宫之南的宫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宫,清沿明旧,曾多次重修。”故宫工作人员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本次展览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清宫药房景象”;第二单元“太医院和御药房”;第三单元“存诚慎药性——药材与药具”;第四单元“调方最近情——档案存真”,其中精选文物83件、复制品7件。

“‘诚慎仁术’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其核心内涵就是想要告诉观众作为医生治病用药,需要有非常虔诚谨慎的态度,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还要一生都以一颗仁心救人。救死扶伤,医者仁心,是医生的天职和使命,亘古未变。”关雪玲说。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