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唤醒植物人:也许他们什么都能听到,只是无法表达

2021-03-11 15:47:32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依据现有的技术,我们现在将植物人分为两个等级,植物人和微意识状态,如果判断是微意识状态,就会转入我们医院托管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进行手术促醒治疗。”北京天坛医院何江弘告诉记者。临床上,对微意识状态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意义的,能得到恢复,而植物人状态,也就是昏迷较深的病人,现有的手段对其的治疗是无效的。

(健康时报记者 王艾冰) “病人因为脑干出血,四年长期保持昏迷的状态,我们这次给她做了个整体的评估,现在来看她脑部的核磁表现几乎和常人一样,一般情况下,昏迷的病人脑子会逐渐萎缩下去,但是现在她脑子里的情况几乎和原来是一样的,这就说明她还是有意识的。”

在北京天坛医院住院部六层的神经外科意识障碍病区门口,病区负责人何江弘在给一位患者的家属做着这样的沟通,他们口中的患者叫王苏(化名),是一位30多岁的女性,4年前,因突发脑干出血,陷入了长期昏迷。

“植物人其实是意识被锁在身体里的人”

我们俗称的“植物人”,在医学上有一个更为人性化的名词叫做“慢性意识障碍”,而对于常年从事意识障碍患者唤醒的何江弘来说,他对于“植物人”还有一个更为亲切的表述,叫做“意识被锁在身体里的人。”

\
北京天坛医院意识障碍病区。王艾冰/摄

“具体来讲,植物人是指各种严重脑损伤导致的意识丧失状态的人。”何江弘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近些年来,随着临床救治能力的提高,神经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意识障碍患者数量不断增多。我国保守估计有50-100万此类患者,目前缺乏综合系统规范的治疗方式,尽快加速与提高意识障碍患者的功能恢复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之一。

而作为国内外神经科学领先的临床与科研中心,北京天坛医院积极布局意识障碍领域的临床及研究工作。2019年开始筹划,2021年1月4日,神经外科意识障碍病区揭牌开科。这个病区将主要面向俗称“植物人”的意识障碍患者,运用神经调控、脑机接口等技术最大限度实现意识恢复、神经功能改善。

病区目前的6张床位,全部住着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患者,王苏就是其中的一位,在病床上,健康时报记者见到了这位在常人眼里昏迷了4年的“植物人”患者,她的眼睛在随着给他们放映的喜剧节目不停的转动,呼吸也如常人一样。

“王苏经过我们的评估,是一个微意识状态,也就是说她脑部的意识是清醒的,经过后期的治疗是有可能完全苏醒过来的。”何江弘介绍,所以我们建议她的家属给她尝试一下手术治疗,通过一些手术来促进她醒过来。

和王苏一样,在这个特殊的病房里,每一个住在这里的患者都被外人称为植物人,但是在这里,他们和普通的患者一样,被医护人员精心的照顾着,他们的家属、这里的医护包括他们自己,都在努力的找到让他们能苏醒过来的办法,所以在他们每一位患者睁眼能看到的高度,有一个一直在播放的喜剧节目的平板,何江弘说,“这是要增加他们的刺激,其实这些患者他们的大脑内部很有可能一直在活动,他们只是无法表达和展现出来。”

“好多人不知道,植物人也分很多种情况”

在王苏的病床旁边,住着一位76岁的老太太,记者注意到,老太太的眼球也会随着眼前的视频和声音不停的转动,只是眼神有一些空洞和无神。“一年前,她去云南旅游的时候,突然出现了脑出血的情况,一直昏迷到现在,前一段时间,她已经86岁高龄的老伴带着她找到了我们这边。”何江弘回忆。

\
护士在为病人注射营养液。王艾冰摄

“我们当时本来想着老太太年龄较大,且已经昏迷1年左右,想劝她老伴放弃,但是后来了解到,86岁的老伴为了能让她恢复意识,辗转了好多家医院,就将这位老太太收进来了。”何江弘介绍,老太太住院后,我们才了解到,她的老伴每天都会给她读诗,陪她说话,但其实他心里并不知道这些活动是不是有用。

何江弘说,“我们把老太太收治住院后,给她做了一个评估,看看她是否有意识。现在经过我们的判断,她是一个有意识的状态,这也就说明她老伴对她的照顾和陪伴,是有意义的,得到这个结果后,我们就去告诉她老伴,老伴也就明白了自己每天的陪伴和聊天是有意义的,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安慰。”

“植物人其实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理解的1和0、醒和睡的关系,以前大家会认为,要不就是醒的,要不就是植物人。”何江弘解释,植物人实际上也分了病情的轻重。有的其实已经非常接近清醒的状态,有的可能昏迷的程度更深,我们这里就是分出来,谁还有苏醒的希望。

而在这个病区,医护人员根据功能性磁共振技术、量化脑电图技术,可以更为精准的告诉患者家属,患者的脑内部是不是在活动。“依据现有的技术,我们现在将植物人分为两个等级,植物状态和微意识状态,如果判断是微意识状态,就会转入我们医院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共建的病房进行手术促醒治疗。”何江弘告诉记者。临床上,对微意识状态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意义的,能得到恢复,而植物人状态,也就是昏迷较深的病人,现有的手段对其的治疗是无效的。

躺在老太太旁边的一位来自江西患者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们这边给出来的评估结果是,患者由于因肺复苏后引起的昏迷程度较深,目前的技术手段无法再对其进行任何促醒治疗。”何江弘无奈的说道,我们跟病人家属谈话的时候,能感觉到他们心里的绝望,我看到他们转脸就哭了,其实他们来我们这里之前,也被很多医院说过类似的话,只是他们想再试一下。

“有时候放弃,就意味着失去了很多机会”

何江弘在跟王苏的家属沟通的时候说道,“现在很幸运,经过我们的评估,她具备了继续治疗的条件,但是手术也是对部分病人有效,基本上就是30%的成功率。至于你们做什么选择,可以考虑一下,有的人,走在这就没路了,但是你们还有这一条路可以试一下。”

对于这一条“可以试一下”的路,王苏的家人也有很多问题,手术如何做、安装在什么部位、电机多大,算微创手术吗等等,这些问题也清楚的表现出了家属的担忧。“在我们这个病区,其实是看过了人间的百态,但其实我们遇到的大多数家属还是不愿意放弃的。”何江弘回忆,多年前,有一个母亲的不放弃一直让他印象深刻。

“几年前,有一个患有先天性的脑血管疾病的小孩,在家里练琴的时候突发脑出血,呼吸当场就没有了,医生当时就告诉她妈妈,不行了,别治疗了。”何江弘回忆,但是她的妈妈坚持给她做手术治疗,手术后,女儿变成了“植物人”,很多人还是劝她,别治疗了,但她的妈妈还是坚持在全国各地辗转想给她治疗。

何江弘说,“女孩的妈妈当时找到我,她的女儿已经维持植物人状态7个多月的时间,幸运的是,经过我们的评估,发现她的女儿是可以手术的,后来经过手术,3个月后女儿就醒了,并且恢复的挺好的。”

健康时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天坛医院主要收治70岁以下,昏迷及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患者昏迷超过4周,病情稳定,无需生命体征监护及呼吸;经高压氧及常规康复效果不明确;意识水平达到微意识状态;不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兹海默等)或消耗性疾病(肿瘤、恶病质)导致的昏迷等类型的患者。

何江弘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我们把病人收治到我们病区后,就会给他们进行一个意识障碍的检测与评估,如果评估结果是可以手术,我们就会把他们转入天坛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进行综合治疗和手术治疗。”

“有时候,我们很感谢这些不想放弃的家属,因为有时候放弃,也是放弃了很多的机会。”何江弘说到,成立这个病区,我们也是想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因为急救和重症医学的发展,现在死亡的病人越来越少,昏迷的病人在逐步增多,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昏迷病人能够苏醒过来。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