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型“防疫移动医院”亮相:随时测核酸,机器人看护

2021-01-30 14:08:21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健康时报记者 尹薇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孙钰) 1月29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由东方医院整建制承建的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携新型防疫移动医院重磅亮相。

防疫移动医院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牵头,该新型防疫移动医院已在上海投入使用。“5天可完成200床隔离病房安装日核酸检测量超6000单管”——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队长刘中民介绍。

\
机器人把守移动医院安全。受访者供图

防疫移动医院中,机器人成为了好帮手

“警告!有患者走出污染区!”走进移动医院的——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远程可视化指挥中心,屏幕上正在播报即时警告。

原来,基于数字孪生和AR技术建立的远程可视化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可以查看现场移动医院布局情况,关注每个帐篷里面配置设备、人员情况。同时,结合物联网技术可实时跟踪医护人员、患者、机器人和抢救设备位置及当前状态,当发生患者走出污染区、生命体征异常、设备物资搬离指定区域等异常事件时,都会在物联网信息大屏实时提示。

刘中民告诉记者:“新型防疫移动医院的发布,希望能为科学应对‘防疫常态化’提供硬核的整体方案载体,变‘被动应急’为‘主动应对’,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模式,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再添新力量。”

在防疫移动医院中,机器人成为了救援队员们开展工作的好帮手。机器人分工各有不同——病房服务机器人可以自行在隔离病区对患者进行体征测量,并可进行远程视频问诊,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暴露风险。消毒机器人融合紫光灯、次氯酸喷洒、空气净化等多种消毒方式,可快速高效的对指定地点进行全方位消毒。转运机器人可以为移动医院提供无人化的物资转运,全流程可追溯,高效安全,配合消毒机器人的使用,避免了后勤人员与前线医护的感染风险,真正做到无接触转运物资。

核酸检测+方舱CT加入移动车队,开到哪里检测到哪里

在东方医院南院停机坪的一侧,整整齐齐摆放着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的“王牌战舰”——移动车队,包括手术车、转运车、通讯指挥车、医技平台车、能源补给车等,配备麻醉机、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急救医疗设备,以及生命探测仪、雷达探测仪、破拆设备等先进救援设备。

从武汉驰援归来的队员们告诉记者:“在武汉东西湖区方舱医院,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的队员们就是用这样的应急CT,为舱内患者进行检查,确保了舱内治疗的有序开展。可以理解为将CT机装进了集装箱,作为移动医院的一部分,它可以随时跟队出发。”

而今天,这支车队迎来了一名闪亮的“新成员”!纯白色长方体的车身,火红色的标志分外醒目——由华大基因、同济大学联合设计开发的抽拉式车载核酸检测实验室3.1,一键扩展,90秒内即可完成安装,60分钟可投入使用,日检测量超过6000单管,也就是说,按照目前主流常见的10:1比例混检,每日核酸检测量可达6万人。

\

\
火眼实验室和方舱CT同时凑齐了核酸和CT检测两大模块,受访者供图

核酸检测车的对面,是新冠肺炎诊断的另一“金睛”——于2020年3月引进的方舱CT,曾率先为东方医院援鄂归来的救援队队员进行体检。

移动帐篷多出负压隔离区

在东方医院停机坪的主区域上,展示了曾在武汉东西湖区方舱医院广场前搭建的帐篷移动医院。在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这25顶移动医院帐篷共同组成的“东方移动医院”,成为方舱医院的“指挥部”和“保障区”。

记者留意到,移动医院的帐篷部分有点像玩具,随时可以扩展出一个新功能板块。原本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移动医院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展开具备40张以上床位的移动医院,设置包括2间手术室、手术储备室、门诊诊室、重症监护室等20余间专业划分区域。而这一次,旁边增加了一个新的板块——半圆柱气膜帐篷。

事实上,它们的全名叫做“充气膜结构模块化负压隔离病房”,作为移动医院的新补充模块,气膜隔离病房遵循了最新的隔离病房设计规范,各个功能区通过膜结构分开,实现医患、后勤动线的有效分离。根据气流由低风险区向高风险区流动的原则,正负压梯度分布,保证病毒不会外泄,同时,被污染的空气经过严格过滤后排出,从而有效阻隔病毒传播,保证医护人员安全。

“气膜隔离病房是对我们原有帐篷移动医院的补充与升级。”刘中民解释说:“目前我们对疫情防控的医疗区域要求是‘三区两通道’,即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它的加入,让这个要求在移动医院中真正能够实现,保证生活区、医疗区井然有序的功能需求。”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