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支援新疆那一年:要为边疆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2021-01-16 12:47:15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在新疆的这一年,他开专题,办讲座、建数据库。培训要一线的,手术要手把手的教……一年后的2021年1月14日,刚刚在宣武医院复工的倪端宇,看着窗外车如流水,不禁感慨:一直心怀感激,虽也留有遗憾,但好在来日方长。”

(健康时报记者张赫赵苑旨)作为中组部第二十批博士服务团成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的主任,2019年12月28日,倪端宇的人生多了一个角色——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神经医学中心外科主任。

在新疆的这一年,他开专题,办讲座、建数据库。培训要一线的,手术要手把手的教……一年后的2021年1月14日,刚刚在宣武医院复工的倪端宇,看着窗外车如流水,不禁感慨:一直心怀感激,虽也留有遗憾,但好在来日方长。”

\

倪端宇在做显微操作演示培训受访者供图

“支援边疆,为的是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2019年12月31日,倪端宇到达新疆石河子市,任命于八师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的副院长、神经医学中心外科主任。

“要想打好仗,要先知道短板在哪儿!”刚一到,倪端宇便发现医院现存的一些问题,如神经外科医生纤维操作不够熟练,病例资料整理都不够完善等一些问题。

为解决医院的这些短板,倪端宇立即组织建立神经外科住院病人数据库,开设显微神经外科培训基地,购置必要医疗器械设备,指导青年医师显微外科训练,遇复杂高难度疾病手术,还会亲自主刀倾囊传授经验等。

从培训到熟练,中间有个漫长的过程叫练习。新疆当地的医生上手非常快,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非常强,进步很快,但仍要长期持之以恒的练习和熟练。”倪主任说,目前已有16名医生接受了显微外科操作基本培训,大家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

倪端宇在为患者做手术受访者供图

“一个人就是一个部队,一个部队就像一个人”这是倪端宇来到新疆以后,同院其他科室对现在神经外科的评价。倪端宇仿佛一个领头羊,把神经外科的积极性和患者对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信任也带动了起来。

石河子市有常住居民10个民族70万人,与北京不同,石河子的就医压力没有北京大,但病种、罕见病的比例却也并不比北京少。

一年的时间,回忆起每一个日夜,倪端宇掰着手指细数着:乙状窦前入路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4例、颅内肿瘤切除术、恶性胶质瘤切除术,功能区脑膜瘤切除术,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术,小脑肿瘤切除术等难度较高手术不计其数……参与危重症病例抢救工作,重度脑外伤脑出血等手术治疗数10例……

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的走廊里,倪端宇走路一直是最快的那一个:“时间不多,要多留下点东西。”

“恩人到了家门口,哪儿有不看望的道理。”

2020年的一天,在门诊接诊的倪端宇见到了一位阔别三年的“老朋友”。

2017年,十几岁的许丽(化名)患有严重的癫痫,几乎每天都要发作好几次,带着最后一点希望,从新疆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倪端宇就是她当时的主治医师,亲自操刀为许丽做了手术。

术后三年,许丽的癫痫再也没有发作过。

“听说倪主任来了新疆帮扶,便四处打听。”许丽说,恩人到了家门口,哪儿有不看望的道理。

“从北京到新疆,刚到那儿我就知道,哪天回到北京,我会很怀念新疆这个仿若家乡一样的’异乡’。而对于倪端宇来说,除了感动外还在思考的是,“如果援疆干部能够把新疆的医疗水平提升一个层次,给患者们信心,才能让当地的居民真的能够感受到国家医疗帮扶体系的作用。”

\

倪端宇在做解剖基础知识讲解受访者供图

寒风凛凛,重门严掩,黄河长江冰塞川,太行王屋雪满山;

孤城茫茫,举国梳疏,瘦梅色白世人苦,今冬戾气不复古。

冠毒袭袭,民之伤殇,杏林雄魂携剑枪,赴艰逆行奔战场;

血痕深深,心志健坚,镇制疫毒肆虐险,终得零封鬼门关。

春日复暖,花开艳鲜,新芽嫩绿醒眯眼,雏鸟玲珑啼啾啭;

广场翩翩,神曲漫蔓,幼儿希齿展笑靥,华发婉妍舞天仙。

殷殷之情,大医精诚。

这是倪端宇在2020年3月份返回新疆后,有感而发创作的一首诗。如今回到北京的倪端宇,时常会想起援疆时的种种,然而还有一件未完成的事情一直梗在他的心头,“原本想联合国内神经外科的名医创办一个功能神经外科的学习班,但因疫情,这件事情就被暂时耽搁了,这是一件非常遗憾地事情。”倪端宇说。

“一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虽然一年的援疆生活结束了,今朝且有暂别,咱们来日方长。”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