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器官捐献协调员:生与死的“摆渡人”

2020-11-17 10:07:18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器官捐献协调员,被称为是生与死的“摆渡人”,一头是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另一头则是殷殷期盼的生存希望。

\
协调员与医生对器官捐献者默哀 受访者供图

(健康时报 记者 李超然 孔天骄)“病人希望,在他(她)死后,把能用的器官捐给别人。”这是北京友谊医院器官捐献协调员佟鑫工作三年来最常听到的一句话。

器官捐献协调员,被称为是生与死的“摆渡人”,一头是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另一头则是殷殷期盼的生存希望。

24小时随时待命、陪同捐献者的家属办理捐献手续、在手术室陪患者走完最后一程……成了佟鑫生活的重要内容。

难忘失子母亲靠在怀里嚎啕大哭

2017年,佟鑫从南京医科大学遗传学专业毕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

工作多年,最让她难以忘怀的,是一位哭着来找她要捐出儿子器官的母亲。

2018年8月,李光(化名)不幸遇到了一场车祸,重度颅脑损伤且全身多处骨折。在与死神抗争了两周后,医生无奈地宣布患者已经处于“脑死亡”状态。

在医学上,患者已经符合“潜在器官捐献者”的条件。佟鑫向记者解释,一些临床宣布抢救无效,被宣布脑死亡的患者,他们就称之为“潜在器官捐献者”,器官捐献协调员们会主动向这样的患者家属去沟通是否愿意捐献器官。

不过这次,是李光的母亲主动找到了她们。

“我儿子以前和我说过,如果有一天不幸去世或未来生病,想把器官捐给有需要的人,现在他已经醒不过来了,我想帮他实现最后的心愿。”这位单身母亲难掩悲痛,但依然冷静地向佟鑫询问器官捐献的流程和方法。

佟鑫立刻投入工作,经过专家组评估,李光的肝脏、双肾、心脏和双眼角膜都符合捐献条件。

患者的母亲很快签好了字,随后佟鑫陪同这位单身母亲去见了儿子最后一面。看到病床上的儿子,男子的母亲靠在佟鑫的怀里嚎啕大哭,佟鑫也忍不住落泪:“这样的打击对这个家庭太沉重了。”

最后,李光捐献的器官和组织,让四位患者重获新生,让两名患者重见光明。在他的心脏成功移植到另一名患者体内之后,手术医生向佟鑫发送了一段小视频。

在视频里,那颗原本属于李光的心脏,在另一个人的体内有力地搏动着。

看到这段视频的患者母亲,再次湿了眼眶:“这是我儿子的心脏,它还在跳,我的儿子还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啊!”

佟鑫说,为保证器官捐献的公平、公正、公开,器官协调员的工作内容之一还包括见证器官捐献摘除手术的全过程,某种意义上,她也算是陪患者走完最后一程的人,手术前,协调员会念出捐献者的名字,随后所有人会向捐献者默哀致敬。每一次,她都由衷地敬佩那些伟大的捐献者。

这样特殊的告别,佟鑫在过去3年里经历了80余场,有80多位患者在逝世后成功完成了器官捐献,其中年龄最小的捐献者仅有5岁。

每一次都在与时间赛跑

自从当了协调员,佟鑫一年四季总穿着运动鞋、牛仔裤,背着十几斤重的背包,里面装着器官捐献时所需的材料、身份证明材料,甚至还有随时换洗的衣服,在夏天,随时带着擦汗用的白毛巾。

“必须快一点,再快一点,才能跑赢死神。”佟鑫告诉记者,器官捐献流程并不是简单的家属点头后医生就能立刻开始获取手术,实则非常严谨。

首先,要取得所有直系亲属的一致同意,包括患者的配偶、成年子女和父母,如果家属意见不一致,那也不能捐献。佟鑫回忆,有时候他们会面临特殊情况,譬如患者的妻子和子女已经同意捐献,结果却无论如何都不能与患者父母取得联系,最终只能作罢。

家属同意后,也需要提供相应的关系证明。佟鑫说,她接手的一例捐献者,老家在云南,遭遇车祸后,父母从云南赶了过来,同意器官捐献后,尚欠缺户籍关系证明,于是她又陪同两位老人从北京赶到云南,开好证明,再从云南火速赶回北京……

如此奔波,刚经历了丧子之痛的两位老人却毫无抱怨,意志坚定,令佟鑫肃然起敬。“我一直都觉得,这些家属和捐献者,都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

此外,患者也需要进行身体评估。“曾有一位因颅脑外伤而导致脑死亡的患者,家属都签好字了,结果医院检查时发现他其他部位患有肿瘤,最后只能放弃捐献。”佟鑫提到,作为器官捐献协调员,我们不仅要对捐献者负责,也要对受者负责。

还有一位患者,在家属回老家办理相关文件的时候,突然心跳停止,骤然去世,根据规定,前置手续没完成,即使条件符合,也不能捐献。还有一位患者,在医院急诊时,家属便告诉佟鑫:“如果救不回来,我们愿意捐出他的器官,来救更多人。”。

死者的儿女们跪在地上痛哭不已,自责没能完成死者最后的心愿,佟鑫则想尽办法四处奔波协调,最终,死者的眼角膜成功完成了捐献。

“器官移植手术有严格要求,人体死亡后器官允许缺血的时间有一定限制。”佟鑫说,她的工作,就是要和死神抢时间。

她错过一秒,或许一个等待移植的患者就要错过一生。

从发现一例潜在器官捐献者,到最后顺利完成器官移植,平均周期在4天左右,佟鑫表示,受各种因素影响,潜在的捐献者中,最终能够成功完成捐献的人,大约只占三分之一。

给予捐献者家属更多的理解和安慰

2015年1月起,死囚器官移植被废止,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成为我国器官移植唯一合法来源。

2017年入行的佟鑫坦言,在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上,她其实也遇到过一些阻碍,如家属不理解拒绝沟通,甚至扭头就走的情况。但佟鑫说:“近年来愿意和主动来跟我们探讨器官捐献的家属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接受器官捐献。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向他们讲解政策和程序。”

“24小时待命,半夜奔波,我都不担心,只是见到器官捐献者家属后,看到他们伤心的表情,才是最难的。”佟鑫告诉记者,面对经历了丧亲至痛的家属们,他们提出器官捐献,并不算一件容易事。

无论那些家属是同意、拒绝、犹豫、沉默还是反悔,佟鑫都只是默默地等待他们。

在捐献结束后,佟鑫依然会和他们保持联系。佟鑫的微信好友列表,几乎全是捐献者家属。“他们有很多人,一直很难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来,尤其是有些家庭失去的,还是家里的顶梁柱。”佟鑫告诉记者,她也常会给家属们打电话,聊聊近况,最重要的是告诉他们,逝世者者捐献的器官,正在另一个人的身体内散发生机,那作为家属的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坚强地活着呢?

“这起码能给这些家属们留一个念想。”佟鑫说。

见证了太多死别,佟鑫身上却见不到任何消极的情绪,她告诉记者,有些家属还会在器官捐献完成后主动向她道谢,这是她工作中最开心和骄傲的时刻。

11月7日,中国红十字会举办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十周年宣传活动中指出,十年间,全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已达251万人,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3万余人,他们捐献的器官挽救了9万余人的生命,人体器官捐献让逝者的生命和梦想在受者的身上延续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曾表示,2019年我国有5800多例公民自愿实现身后器官捐献。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器官移植第二大国,并有望在未来两到三年迈向世界器官移植第一大国。但实际上,我国的器官捐献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器官捐献的数量与庞大的器官移植需求相比,只是九牛一毛。

佟鑫早已填好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表,她告诉记者,器官协调员的职业她会一直坚定不移地做下去,也希望未来有更多人能够加入到器官捐献的行列里来,“器官捐献是生命的礼物,是生命的延续,让别人接替我们好好地活下去。”

(运营:张爽)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