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三地聚集疫情可能与进口海产品相关,专家称传播链仍未完整

2020-10-29 10:15:29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健康时报记者根据各地通报的最新信息不完全统计发现,6月北京新发地、7月辽宁大连、9月青岛港的聚集性疫情,都可能与进口的海产品有关。

(健康时报记者 王振雅)健康时报记者根据各地通报的最新信息不完全统计发现,6月北京新发地、7月辽宁大连、9月青岛港的聚集性疫情,都可能与进口的海产品有关。

“最新的研究让我们在冷链运输环节防治境外输入有了新的防范认识和手段。”深圳市卫健委二级调研员张亚飞认为,目前来看,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仍未找到,疫情发生后的传播链仍不完整。不过这些发现让对于传播链的推测观点逐步被证实。新冠病毒可以在冷链食品中存活较长时间,这让我们意识到,疫情防控不仅要防人还要防物。

\

资料图片,李蔚海摄。

6月11日-8月6日,北京新发地暴发新冠疫情,确诊355例。经历56天病例清零、控制疫情。7月22日-8月28日,辽宁大连市疫情暴发新冠疫情,确诊92例、无症状26例,经过38天病例清零、控制疫情。9月24日-10月15日,青岛港暴发新冠疫情,确诊13例,经历22天控制疫情。

虽然三地聚集性疫情都已控制,但疾控中心专家对其溯源工作仍未停止。7月29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接受采访时认为,北京疫情和大连疫情的相似性是都与海产品加工、销售有关,可能境外的海产品输入有关。

10月17日,中国疾控中心官网发布消息称,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对9月份的青岛港新冠肺炎疫情溯源结果称,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首次在实验室外证实在冷链运输特殊条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装上存活较长时间,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

2020年10月23日,由北京市疾控中心、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清华、北大等单位联合发表的论文,揭示了对今年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溯源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流调与数据分析,新发地疫情可能源于受污染的进口食品经冷链运输带来了从环境到人的传播。

也正因此,10月26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两份技术指南,提出建立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员工健康登记制度和健康异常报告程序,并要求对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或国家的冷链食品外包装进行严格消毒。

《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要求,对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或国家的冷链食品原料和半成品进入企业或者入库前,应当对其外包装进行严格、有效消毒。

张亚飞认为,仍有很多疫情病毒难以溯源,或许需要几年的努力。目前,每一次疫情发生仍然不能形成完整传播链,病毒自然宿主、零号病人仍没有答案,我们仍不知道新冠病毒从何而来。因此,在疫情常态化阶段,疫情防范意识仍不能松懈。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