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宝贝,你是妈妈捐髓后获赠的”

2020-10-21 10:22:57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宝贝,你是妈妈捐髓后获赠的。”这是妈妈方倩茹给四岁儿子写的生日贺词。“在对你的期待和帮助白血病患者之间,妈妈先选择了后者。”

(健康时报记者孔天骄“宝贝,你是妈妈捐髓后获赠的。”这是妈妈方倩茹给四岁儿子写的生日贺词。“在对你的期待和帮助白血病患者之间,妈妈先选择了后者。”

方倩茹上大学时加入中华骨髓库。2015年,在治疗不孕症时,得知与一名白血病患儿配型成功,毅然决定推迟备孕先救人。捐髓两个月后,她惊喜发现怀孕了,方倩茹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觉得是命运的回馈,宝贝也是捐髓后获赠的。”

\
方倩茹在捐骨髓病房。受访者供图
 

2009年捐造血干细胞

作为爱心传递的“入学纪念礼”

2009年,方倩茹结束高考,将要奔赴大学时,她送给自己一份特殊的“入学纪念礼”。她在离开家长之前,和同学一起走进了献血车,捐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

“伴随着第一次献血的还有加入中华骨髓库,当时血站的工作人员拿了宣传资料,问了相关方面的知识,问我是否愿意多抽一小管血,作为留存,加入骨髓库,如果配型成功就可以救治白血病儿童。”方倩茹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她当时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方倩茹老家在徐州丰县,参加完高考后登记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当离开家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大人了,真正上大学之前,我也想做些什么,就和一位朋友,决定献血。”方倩茹告诉记者,“这是我成年礼的一种表达,也是真正意义上找到的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

\

方倩茹为学生上课。受访者供图

上了大学后,方倩茹就再没有跟家人要过生活费,2014年,方倩茹从江苏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并顺利通过考试,成为江苏睢宁新城区实验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

方倩茹告诉记者:“教书育人,用自己的知识与爱心来编织梦想。哪怕,孩子们能因为自己有一丝丝的改变,也是我莫大的满足与欣慰。”

2015年推迟备孕

决定先为白血病患者捐髓

结婚后,方倩茹被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表现有不孕等症状),“当我发现自己患了不孕症的时候,真的是晴天霹雳。”方倩茹说,虽然作为老师,每天陪伴着班里的孩子们,但是拥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孩子依然是她心底最虔诚的期盼。

方倩茹开始积极的治疗,配合医院所有的方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病情终于得到控制。正带着这份喜悦备孕的时候,2015年9月,方倩茹接到了电话,根据骨髓库匹配结果,她的骨髓跟一名患者配型成功,符合捐献条件。

\

\

方倩茹曾获荣誉证书。受访者供图

在她接到骨髓与求助人配型成功消息时,她刚刚经过一年多治疗,已经迎来了最佳的怀孕时机。这个电话突然打乱了她的怀孕计划。电话中说,她大学报到时录入中华骨髓库的血液与重庆的一名患者配型成功,这个消息让她又激动又兴奋。这时是继续备孕,还是放弃备孕拯救一条生命?

方倩茹打算放弃备孕的决定,不出意料地遭到了双方家人的强烈反对,方倩茹母亲一直教导她要懂得感恩,“还有什么比拯救一条生命能更好地回馈社会?”在方倩茹的说服下,母亲最后同意。

刚开始,方倩茹与老公达成协议:等待一段时间,如果有其他捐献者配型成功的消息,就放弃这一次捐献。那段时间,方倩茹老公天天都在期盼接到电话,希望能听到一句“我们找到新的捐献者了!”,可是始终没有等来这个电话。

“一旦进行捐献,按照医生说法,至少要调养一年多时间,届时能否再次遇到好的备孕时机还无法确定。”她的丈夫说:“我俩这么年轻,捐献后身体状态调整好了后还有机会,患者的生命不能等,就指着这一次了。”

“在对孩子的期待和救助白血病患者之间,我先选择了后者。”方倩茹说,因为当时我相信自己的孩子总会到来,但是躺在病床上的孩子不能等待!

“我老公陪着我进行了各项身体检查,也陪着我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2015年12月28日,在家人五味杂陈的心情中,方倩茹成功完成了捐献,在近5个小时的手术中,医生从她身体中抽取了94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2016年捐髓两个月后怀孕

“是命运的回馈”

因为方倩茹的无偿捐献,一名9岁白血病男童迎来了生的希望。方倩茹告诉记者:“我当时觉得非常幸福。”

捐助完成后,她听从医嘱,回到家后,准备至少调养一年再进行备孕。“那时我整整休养了一个月,一直是丈夫在照顾我,安慰我身体要紧,有时候甚至说:孩子的事不要有负担,如果等不到下一次的备孕时机,我们也可以尝试试管婴儿。”

方倩茹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她开始细心调养身体,等待下一次备孕时机。“没想到,非常奇妙的是,在我捐髓的两个月后,2016年2月,在医院检查身体时,医生发现我已经怀孕,这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欣喜和对未来的无限感激。”方倩茹称。

然而,接下来的多次检查中,医生发现胎儿状况并不好,并一度给出让家人放弃的建议。方倩茹觉得这是上天的馈赠,无论如何,她也要保住胎儿。

幸运的是,胎儿在体内的情况越来越好。当年11月,方倩茹诞下了8斤4两的健康宝宝。

\

方倩茹一家三口。受访者供图

方倩茹在给儿子周墨的一封信中写道:“你忽闪着眼睛问自己从哪里来?我想了想,你应该是捐髓送的。言语里有那么几分玩笑,也有不得不承认的认真。仔细想想,你可不就是捐髓送的么?对于一个‘多囊’妈妈来说,你的到来就是上天最好的礼物。这意外的惊喜,也是让妈妈始终心怀感恩的刻骨铭心。”

生活的挑战让她越来越坚强。方倩茹称,血液真是一个很奇妙的事物,它能给受伤的人带来帮助,可以给白血病患者带来生机,还可以在传递中孕育生命。

现在,四年过去了,方倩茹的宝宝健康成长,而且宝宝非常独立,她的捐献行为也深深感染了丈夫。两人相继登记成为了遗体捐献志愿者,丈夫在2019年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捐髓志愿者。

无偿捐赠:延续更多生命

器官捐献拯救生命的事情越来越多。今年10月6日,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副院长、小儿眼科主任邢咏新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并将其眼角膜和遗体进行捐献。

今年8月9日,因车祸受伤的7岁小男孩东东(小名)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病房里离世。东东的父母忍痛做出器官捐献决定,决定捐献出孩子的心脏、肾脏、肝脏和角膜,男孩捐献的器官移植给了5位器官衰竭的患者,角膜移植给了2位失明患者,为7个家庭带来希望,最小的患者才6个月大。

根据中华骨髓库官网,林彬彬为全国第一万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7年,正值大学二年级的林彬彬加入中华骨髓库。2020年8月,她为一名重症血液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林彬彬说:“加入中华骨髓库时没想太多,回想起来,能在几年之内找到匹配的人,为他带去生命的希望,是一件神奇的事,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临床治疗中,我国每年因器官衰竭等待移植的患者超过30万,但捐献的器官只有1.7万余个,只有不到6%的人能实现移植,大部分患者在等待中去世,移植缺口很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曾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2019年1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15年以来,公民自愿捐献已成为我国器官移植来源的合法的唯一途径。

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网数据,截至2020年10月20日,有效志愿登记人数2458487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华骨髓库累计库容量超过281万人份,成为世界第四大骨髓库。2012年,中华骨髓库加入世界骨髓库,先后为28个国家和地区的360多名患者提供了造血干细胞。

如今,方倩茹夫妻俩都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他们想“让爱心传承下去”。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