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西安49岁女眼科医生因病逝世:临终前叮嘱丈夫眼角膜和遗体捐献

2020-10-14 11:09:07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作为病人,她说:“哥哥,如果希望渺茫,记得我的眼角膜和遗体捐献一事。” 这是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副院长、小儿眼科主任邢咏新医生写给丈夫最后的嘱托。 作为医生,她曾说:“没有检查不了的孩子,只有没招的大夫。”“孩子几岁,我就几岁。” 在丈夫看来,邢咏新在工作中的“爱”是双重的:“有对孩子的爱,也有对白大褂的爱。”

( 西安市第一医院 孙婧)“哥哥,如果希望渺茫,记得我的眼角膜和遗体捐献一事”,这是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副院长、小儿眼科主任邢咏新医生写给丈夫最后的嘱托,10月6日,邢咏新医生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49岁。

“生命最后一刻也不忘为社会做贡献”,“真正的白衣天使一路走好”,邢咏新医生逝世后,很多网友被邢咏新医生的事迹感动。

\
邢咏新医生,医院供图

4岁罹患罕见病,对自身的红细胞过敏

4岁时,邢咏新被查出患有先天免疫系统疾病,病因未知,反复发作。医院只知道是血液疾病,过敏源很难查清,只能对症治疗,出现过敏和紫癜,就用激素压制免疫,出现水肿就脱水。每次生病,她就和患白血病的孩子们一起住进血液科的病房,病情稳定了,就出院去上学。

1988年,16岁的邢咏新参加了高考。由于从小患病,她立志学医。在大学,她终于知道了自己患的疾病是过敏性紫癜,一种尚未明确发病原因和机制的罕见疾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邵文斌院长还帮她找到了过敏的源头——自身红细胞。

简单而言,如果她的红细胞老老实实待在血管里,就不会有事,红细胞一旦离开血管,例如有稍微大一点的创伤出血,或者例假期间合并小创伤,出血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全身过敏反应,以致后来的医院同事称她为“玻璃娃娃”。

1993年大学毕业后,邢咏新本来有机会留在卫生局做行政工作。可从小生病的经历,坚定了她做临床医生的愿望。她在西安市碑林区红十字会医院一干就是9年,在那里,她开始了儿童眼科的职业生涯。2002年,她先后考取硕士、博士,在医术上不断精进。2008年,她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成为一名文职军医。她再次振兴了唐都医院儿童眼科,由于贡献突出,被授予三等功。邢咏新多年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成为一名蜚声全国的儿童眼科专家。2016年1月,她调到西安市第一医院,任小儿眼科主任、眼科医院副院长。她从没有离开过临床一线。

“2016年,邢咏新主任来到我院工作,为我院创立了小儿眼科,为西北地区创建小儿眼科专科联盟……邢咏新主任的离去,不仅是我院的一大损失,也是整个西北地区小儿眼科事业的重大损失。”在10月9日举行的遗体捐赠告别仪式上,西安市第一医院院长刘植在追悼词中这样评价邢咏新。

“会哄孩子的医生,才是真正的儿科医生”

认识邢咏新的人都知道,她的门诊总是有看不完的小患者,每次她都是最后一个离开诊室。小患者虽然多,但她总是不急不躁,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小患者都亲切地称她为“邢妈妈”。面对这些懵懂无知的“调皮鬼”,邢咏新有她专有的“魔法盒”。在她的桌上有一个小箱子和一个大布袋,里面装的都是她到处淘来的宝贝,各种小动物的毛绒公仔、手偶,堆放在一起就像是一个童话世界。

\
邢咏新总是耐心十足地哄着孩子们完成检查。医院供图

邢咏新总说,小儿眼科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需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和童心,为了孩子们那双清澈的双眸,邢咏新从不懈怠。“没有检查不了的孩子,只有没招的大夫。”

“孩子几岁,我就几岁。了解孩子才能跟更好地跟他们沟通。”为了“哄好”小患者,邢咏新在业余时间里看动画片,去商场买玩具。邢咏新觉得,儿童眼科医生要做的,就是把对孩子的“爱”,转变为让孩子们“看见”。

“宝贝”是她对每个就诊孩子的亲切称呼。很多外地甚至海外的小患者都慕名而来,邢咏新也都会尽量热心诊治、精心照顾,同时她还建立了诊后微信群,以便随时为患者答疑解惑。问她为什么坚守在一线?邢咏新笑着说:“因为喜欢。”喜欢孩子,喜欢这个职业。她的工作就是把爱变成看得见。

在丈夫看来,邢咏新在工作中的“爱”是双重的:“有对孩子的爱,也有对白大褂的爱。”

“记得我的遗体和角膜捐献一事”

近些年来,邢咏新的病情不断加重。2007年,她发现下肢负重关节多发性骨坏死,2015、2017年她的两侧大腿发生两次不明原因的皮肤大面积坏死、血源性骨髓炎和败血症。经住院治疗和植皮手术,她的情况有所好转,但始终无法痊愈。

去年3月开始,邢咏新大腿皮肤坏死面积逐渐增长,并伴有间断的发热状况,病情不断恶化。今年1月,她又出现腰部和肩关节疼痛,间断发烧,活动受限。

2020年春节前夕,48岁的邢咏新感到不能再拖下去了,着手准备住院治疗。但疫情的出现,打乱了邢咏新的治疗计划。为让尽可能多的孩子在假期中得到治疗,她坚持出诊、手术,直到疫情缓解。

疫情过后,邢咏新终于得以住院治疗。陕西省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对她全力救治,专家会诊建议她尽早进行植皮手术,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脊柱和关节手术。

邢咏新一进ICU病房,就是三个多月时间。病情反复,病危通知书下过几次,邢咏新想到了身后事。她和丈夫早在2017年就签署了无偿捐献眼角膜的申请,7月底,她又催着丈夫为她办理了自愿捐献遗体的手续。

言语困难,她在一张纸片上写下对丈夫的嘱托:“我的病情如此严重,如果有治的可能就治!但如果希望渺茫,就不要试图救活了,只是劳民伤财。只有唯一一个要求——不要让我走得太痛苦,我不想走得没有尊严,记得我的遗体和角膜捐献一事。”

\
邢咏新7月15日写给丈夫的信,叮嘱丈夫为自己办理遗体和角膜捐赠手续

10月6日,年仅49岁的邢咏新去世后,无偿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及遗体。10月10日,她的角膜成功移植给一位角膜盲患者,帮助他重见光明,重新注视着这个美丽的世界。

愿邢咏新医生一路走好。

(运营:荆雪涛)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