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成都中医药学生跪地救人:没能救过来,转身离开瞬间哭了

2020-08-27 09:17:25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彭婕婷和陈家利为突发疾病倒地的男子进行心肺复苏。然而,就在众人为两名学生救人点赞之时,一些对两个女生的非议也出现在网上。

(健康时报记者 徐婷婷 实习记者 邱越 谭琪欣)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彭婕婷和陈家利为突发疾病倒地的男子进行心肺复苏。然而,就在众人为两名学生救人点赞之时,一些对两个女生的非议也出现在网上。

8月25日,男子家属告诉记者,“两名学生已经做到最好,虽然人走了,但必须要感恩;没有抢救成功,不怪她们”。

\
彭婕婷和陈家利。受访者供图

拼尽全力没能救过来,两名医学生忍不住流泪

“有人中暑啦!”湖南常德车站月台天桥上,穿梭的人群中,突然传出呼救声。8月14日晚,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彭婕婷和陈家利准备搭乘湖南常德到四川成都的K502次火车返校。正准备登车的彭婕婷和陈家利顾不上即将出发的列车,立刻闻声赶去,眼见一群人围着一名不省人事的男子。

“我们先是大声喊他,没有反应,于是解开了他的衣领,用手触摸了他的颈动脉,但是感觉到他的脉搏跳动非常微弱,且生命体征已经不太明显,我们没有时间想别的,立即对他进行了心肺复苏的急救”,彭婕婷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心脏按压需较大的力量和体力,这对两位25岁的年轻姑娘来说是一个不小挑战。“30个心肺复苏和2个人工呼吸为一组,当时抢救时间紧迫,顾不上其他,我实在没劲儿了就换婕婷接上,中途我们再次对男子生命体征进行确认,并没有恢复的迹象,于是继续施救,直到救护车赶到,”陈家利说,“交接时急救人员确认了他的瞳孔已扩散,意味着抢救无效,我当下心沉了一沉。”

“一条鲜活的生命,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啊,我们拼命想为他争取多一点时间,”回忆起当日情景,彭婕婷仍然难掩遗憾。两个女孩在转身离开现场的瞬间忍不住抽泣起来,并用手臂遮挡住眼睛,不停抹泪。

没有急救成功遭遇恶意攻击,仍不放弃学医

不少人安慰两位救人的女孩:“你们已经尽力了”、“你们尽力了,别自责,好样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官方微博发表评论:你们跪地救人的姿势很美。针对网上的非议,该名男子家属告诉记者,不明真相就乱评论是不道德的行为,今后遇到了困难很多人就不敢伸手了。

“不应该让救人的医学生遭遇这样的非议!”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学院院长段俊国告诉记者,陈家利和彭婕婷作为该校眼科学院的研究生,经过了5年的学习以及3年的规培,在多个科室都有轮转学习,已经是有一定经验的临床医生,现场急救操作也很规范。

“在那样紧急的条件下,哪怕延续患者一分钟生命都很不容易,但哪怕只能延续患者多一分钟的生命,作为从医者,也是要上的。”段俊国说。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心肺复苏研究院院长王立祥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急救不是百分百成功,医学有它的局限性,不应对医学和施救者期望值过高。

面对恶评,当事人彭婕婷和陈家利很平静,彭婕婷告诉记者,“救人的时候顾不上其他,急救结束后,我们回到成都就忙着准备考试,没有时间想其他。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情,问心无愧,对医学生来说,治病救人是本能的反应,再有下次,我们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救人。”

目前,彭婕婷和陈家利目前均已完成硕士学业,二人表示要继续医学之路,陈家利即将成为一名眼科专科大夫,彭婕婷则打算读博 。“治病救人,帮助患者重现光明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彭婕婷言辞之中有憧憬。

急救技能普及率百分比仅为1%

“治病救人,传统观念是‘做错了不如不做’,但唯有心脏复苏,做错了也比不做强”。北京急救中心知名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告诉记者。哪怕只是胸外心脏按压,如果能判断躺下的那个人已经没有了意识,没有了呼吸和心跳,那就马上要做胸外按压了。

段俊国介绍,心肺复苏是一种非常基本、非常实用的抢救措施,技能并不复杂,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可以掌握,也能够实施,在紧急状况下有急救能力的人都应该马上施以援手。

贾大成在北京急救中心时也经常碰到,到了现场家属任何措施都没有做,只是等着医生来施救的情况。

综合考虑交通状况和交通距离等客观因素,如果一味等急救医生施救,常常会错过挽救生命的最佳时机。“我们应该在发现心源性猝死后的第一时间做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抢救的关键。但事实上,我们整个社会的急救意识、急救知识、急救技术和急救设备都仍待提升。我国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极低,最主要的原因是心脏骤停绝大部分发生在医院外,而在我国,急救技能普及率百分比仅为1%左右。

“尤其室外缺乏抢救设备和检查设备。医生没有通过检测,不知道患者的具体身体情况,只能进行一些基础的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王立祥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心脏骤停实施心肺复苏而言,能否被复苏成功的因素尚有很多:一是时间,是否在黄金救治时间4-6分钟内实施急救措施;二是地点,是否在急救现场周围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AED/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三是人物,急救现场的人员是否受过心肺复苏相关的培训;这一切都会决定复苏的结果。

中国紧急救援促进中心紧急救援科普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家起告诉记者,普及急救知识、公众场合安装使用AED,在我国仍然任重道远。目前,各地的红十字会均可提供免费的基本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学习,呼吁全民重视紧急救援知识的普及。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