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夜以继日的抗洪抢险:26小时5.6万余沙袋

2020-07-23 09:42:51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与此同时,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有着麻城“母亲河”之称的举水河水位迅速上涨,关系到下游5个村庄约3000户12000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健康时报记者徐婷婷王艾冰实习记者邱越 通讯员95944部队张哲)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下辖的江洲镇,是被长江包围的一座城市,这个历史上被称为桑落洲、被鄱阳湖和长江包围着的地方,进入7月份以来持续告急。“我们这个镇四面环水,这也是我们这里每年汛期的时候洪水比较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保住家乡这片土壤,多难都不能放弃。”江西省九江市江洲镇柳州村党支部书记洪棉雪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有着麻城“母亲河”之称的举水河水位迅速上涨,关系到下游5个村庄约3000户12000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现场长达200多米路段的一侧车道完全被冲毁,还不断有新的塌方出现,路边的树都直接被河水卷走。”麻城市人武部副部长、抢险救援组副组长孙建军告诉健康时报记者,险情发生后,人武部第一时间调集了由民兵、消防、巡特警、城管等500余人组成的应急力量奔赴现场展开抢险救援。

另一方面,中部战区紧急调度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的空降兵某旅应急救援力量向麻城开进,这是时隔22年该旅再次现身抗洪一线。

\

空政宣传文化中心融媒体战斗小组供图

抢险:夜以继日,26小时5.6万余沙袋

“湍急的河流从身边轰隆隆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弥漫着飞溅而起的水汽,桥堤上8米宽的双向车道几乎被冲成了‘人行道’。”黄继光连政治指导员吴建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虽然对任务难度有一定心理准备,但到现场才发现情况比想象得还要严重。在7月19日11时,该旅接到命令后,迅速组织黄继光英雄营300名官兵,长途跋涉近5个小时,由演训场直接投入抗洪一线。

\

空政宣传文化中心融媒体战斗小组供图

为尽快排除险情,官兵在对近200米的险段进行充分勘察后,根据现地作业范围有限的实际,将人员分成装填组和封堵组,协作完成土工布铺设和沙袋回填堆垒工作。负责封堵的官兵们需要直接深入塌方路段的正下方用土工布和沙袋对桥堤进行加固,几步之外就是湍急的河水。

“不到半小时,官兵们的救生衣和衣服就都湿透了,也不知道是汗水还是河水。”黄继光连政治指导员吴健说。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障封堵组的沙袋不断供,负责运送沙袋的战士们需要扛着数十斤的沙袋不断往返于装填点和加固点之间,“平均二、三十秒一趟吧,数不清跑了多少趟了。”战士赵浩浩说。

由于桥堤被洪水冲塌,大片松散的泥土暴露在外,局部塌方不断,必须用土方布先将桥堤底部的石基固定,再垒上沙包加固。而固定土方布是整个抢险作业中危险系数最大、难度最高的工作,需要抢险队员几乎紧挨着河水作业,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危险。

从19日下午6点到20日深夜约11点半完成加固,官兵们持续奋战在抢险一线,只在20日凌晨休息调整了不到3小时。据孙建军介绍,官兵们一共来回搬运装填了5万6千余个沙袋,“都是他们一个一个手提肩扛垒在桥堤上的。”

排长王浩是一名“空军猎人”,执行过很多重大任务,去年由于腰伤刚接受了手术,目前尚未完全恢复。不过面对任务,王浩没有丝毫退缩,“那么多兄弟们看着呢,我不能退缩,也没想过退缩。反正已经做过一次手术了,大不了再做一次。”任务结束后,王浩的腰已经完全无法弯曲,既站不起来也坐不下去,只能平躺,可之前他一声也没吭过。

坚守:守护家乡近20年,这次也不能放弃

“最困难时村里的一些乡亲都过来说让我放弃,我说:不行。”在洪棉雪的眼里,“放弃”很简单,但在柳州村做了16年村支书的他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洪水蔓延整个村子的后果,可能是我们整个镇后退10年,我是绝对不允许这件事情在我当村干部的时候发生的。”

\

洪棉雪和乡亲一起修筑堤坝受访者供图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多年抗击洪水的经验,江洲人有一个传统,就是到汛期每家每户都要派人出门抗洪,15个行政村都有自己固定要守护的堤坝范围。洪棉雪介绍,“他们村子负责的是益民场堤段1597米堤段的防汛工作,村子对这一堤段的守护已经持续了近20年。”

“作为村支书,我的主要工作除了统筹安排大家的巡堤工作之外,每天自己还要至少巡堤3次,如果洪水比较严重的时候,就要一直在堤上,不间断重复的来回走。”洪棉雪说,由于在巡查的过程中,水流入的任何角落都不能放过,每一个地方都需要不停的查看是否有渗水的情况,短短1597米的堤坝,走完一个来回需要一个半小时。

由于在那个时间段,村子里的人少,支援的部队官民还没有及时赶到,洪棉雪和20多位群众为了这1597米的堤坝,好几天都没有睡觉。洪棉雪介绍,“因为预计之后还有一次比较严重的水情,还有好多我们的乡亲给我报名说要回来抗洪,但是我都是就近选择,先让离家近的回来。”

涂承剑是一名1995年出生的现役军人,15岁之前,他一直跟着外婆在江洲镇上生活。上高中后,他便离开这个小岛,来到九江市读书。在他的眼里,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寸土地都是一份牵挂。7月15日,涂承剑迎来了他20多天的探亲假,下午就坐轮渡赶去了江洲镇,他告诉记者,因为时间紧急,都没来得及去看一眼住院的外婆。

从九江来到江洲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乘坐轮渡跨过1000多米的江面,涂承剑告诉记者,“刚到江边的时候,仿佛看到了过年、过节回家时的场景,轮渡将满满一船的老人和小孩运出来,之后又把我们这些回乡抗洪的人运到岛上。”

涂承剑说,“我还年轻,所以负责后半夜的堤坝巡逻,这样可以使一些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叔叔休息一下,挺好的。”每天晚上12点后,涂承剑就和小时候的玩伴一起开始在这座村里的大人们世代守护着的堤坝上来回的巡逻,他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这次洪水,让我想起了好多3岁时经历那场1998年的大洪水的场景,当时自己因为从2楼摔到下面的水里,还麻烦救灾群众过来帮忙,那个时候我还是被保护的对象,现在自己能为抗洪做一点贡献,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

信心:洪水不退,我们不散

执行麻城抢险任务的官兵中有15名新兵战士,他们中年纪最大的才22岁,还有两名不到20岁的“00”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第一次执行这种重大任务,今年21岁的赵浩浩坦言称,刚接到任务的时候非常激动,感觉自己干劲冲天。

20日下午6点左右,赵浩浩虚脱了,已经无法站立的他瘫倒在地。吴健说,憨直的赵浩浩本来就不善言辞,自己身体不舒服从来不会主动说,都是咬牙坚持,哪怕是最后瘫倒了,他也没有说一句需要休息的话。“我们要求他必须停下休息,吃点东西,可是那会儿他连碗都端不住了。”

看着身边还在坚持的战友,赵浩浩称当时心里竟想起了他们的“老班长”黄继光,他告诉自己必须振作、必须坚强、必须加油继续干。稍事休整后,赵浩浩再次回到抢险救援工作中。

吴健说,越是在急难险重的时候,越考验部队的精神品质,更需要把英雄的精神深深刻在脑海里,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履行“忠诚、勇敢、善战、奉献、担当”的新时代黄继光英雄精神。

“今年上堤的时候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洪水,我们今年的防汛预案工作已经做好了到8月份下旬的准备。” ,洪棉雪也告诉记者,今年从6月份上堤到现在,洪棉雪已经在堤上生活了一个多月,每次走完自己做负责的1597米堤坝回营地进行短暂的休息的时候,都是他最安心的时候,因为这一段堤坝暂时安全,但是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所以他和乡亲需要不停的反复走。

“洪水什么时候退了,什么时候回去吧。”涂承剑笑着说道,虽然只有20多天的探亲假,但是他已经做好了全部留在岛上进行抗洪工作的准备。

洪棉雪说,抗洪防汛工作就是靠人,除了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的江洲乡亲还有来帮我们的军人,这次我们江洲的保卫战真的要感谢他们。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