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广州发生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病菌多存于海鲜

2020-07-18 09:22:23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健康时报记者 孔天骄)广东省卫生健康委7月15发布信息称,全省21个地市除新冠肺炎疫情外报告1起一般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件为广州市黄埔区报告的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发病48例,无死亡。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非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食源性病原体。一般会出现腹痛、发热、呕吐及腹泻等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因电解质紊乱和脱水等危及生命。

\

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的《不可忽视的食源性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统计显示,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已经跃居我国食源性疾病微生物致病因子榜首。而生食海产品属于高风险食品,饮食不当会引起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存在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鲜产品中,在海鲜生食时或烹饪过程中加热时间不够,会导致细菌没有被杀死,从而引起感染,出现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王非解释,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食源性病原体。副溶血性弧菌中毒是由于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食物被摄入到人体之后,产生的毒素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的弧菌,在有盐的条件下(浓度为2%-4%)繁殖和生长的情况是最佳的。”王非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这种细菌感染有一定的地域性,且和生食海鲜的饮食习惯有关,像沿海地区,广东、香港、上海、福建、日本等发生细菌感染的事件都是比较多的。

“该细菌在自然界海水里生长,附着在海产品表面和体内。因为喜温不喜寒,所以细菌的感染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天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概率就比较高。”王非提醒,副溶血性弧菌耐碱不耐酸,一般家里面的食醋,浸泡这种弧菌,5-10分钟就可以把弧菌杀死。

如何避免副溶血性弧菌感染?

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存在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鲜产品中,在海鲜生食时或烹饪过程中加热时间不够,会导致细菌的感染。王非提醒,“不是所有的副溶血性弧菌都有致病的能力,这种细菌在海产品中检出率挺高的,只有高致病性的副溶血性弧菌能造成食物中毒的表现。”

一般人摄入副溶血性弧菌之后,潜伏期一般小于24小时,大多都在半天左右发病,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一般表现为腹痛、发热、呕吐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因细菌的毒素和脱水危及生命,如果及时就诊,通常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王非告诉记者,在生产、运输、加工、食用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措施来避免。

副溶血性弧菌生活在海水里,附着在海洋生物中,在捕捞到海产品的时候,要及时进行冷冻,因为温度越高,细菌繁殖率就越多;在运输时采取冷链运输的方式,尽量减少温度高的环境;加工时,尤其在餐馆和食堂部门,要做到生熟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尽量要高温煮熟。

食用食物过程中,尽量不吃长时间保存的剩菜,若有剩饭剩菜,也应尽早放在冰箱里面,减少细菌活跃程度。特别要注意,尽量不要吃生食海鲜,若特别想吃生食海鲜,量要少,用家里面的的食醋进行浸泡,一般来说5-10分钟以后再吃会相对安全。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