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疫情后为什么更多老人选择机构养老?

2020-07-16 21:27:18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疫情后为什么更多老人选择机构养老?

(健康时报记者 梁缘) “疫情让我有了一种危机感,一种对生活的恐惧感。”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著名指挥家,国家一级指挥王秀峰和妻子林静白,更加坚定了机构养老的意愿。

一场疫情让更多老人看到了隐藏在身边的安全风险、健康隐患和“情感空窗”。7月13日,在泰康之家·楚园居民代表座谈会暨媒体见面会上,四位即将入住泰康之家楚园的长辈们分享了自己在疫情后的“养老抉择”。

“疫情让我产生了一种对生活的恐惧。”

“我在疫情期间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一种危机感,一种对生活的恐惧,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今年82岁的王秀峰退休前是国家一级指挥,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在一场疫情面前头一次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疫情初期,因为不能买菜,不能去医院取药,老两口只能靠着两个学生帮忙买菜、买药送上门或者寄送到家里。“如果没有我们的学生可能就不行了。”

“说实话,现在小孩指望不上,小孩也不容易,小孩也有自己的小孩,他们要照顾自己的孩子,所以也没办法。”同样因疫情感到困扰的是李富山。因为子女住得远,平时要是老伴儿病了,李富山会自己开车把老伴儿送到医院,一去就去好几个钟头。但疫情期不一样了,保姆也不能来,为此,李富山当了好几个月的“代理保姆”,天天为吃什么犯愁。

“那一段时间真的是感觉到什么是真正的无助,有火不知道往哪里发,整天120在门口叫,不知道下一个拖走的是谁……”尽管武汉人都经历过这段困境,但这对武汉的老年人来说,归宿在哪儿,有什么更好解决办法,这也是“李富山们”对未来晚年的追问。

老两口对泰康之家·燕园的一番考察,让他们彻底放下了惴惴不安的心。“我们体验过那种‘拉绳报警’,真的拉了之后医护人员四分钟就赶到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方式给李富山夫妇吃定心丸,最终决定将楚园作为了自己的晚年归宿。

“家里再怎么养老也是‘老对老’,没有群体感。”

“疫情期间太孤独了,难受,非常郁闷。家里条件再好,两个人孤孤单单还是不行,‘老对老’,没有群体感。学生送菜,常来看看,我们才不那么孤独。老年人就怕孤独。”疫情期真正难倒王秀峰两夫妇的,不是吃饭,而是孤独。

原湖北黑豹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王昌生也深有体会。听闻他60多岁进了养老社区,总有人问他,“怎么60多岁就进到了养老社区?”在常人看来,60多岁还能自理,进到养老社区不是“认老服老”的表现么?王昌生认为,60岁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退休前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不同,作为“60+”应该适应这个变化,融入这个同龄人的“圈子”,对老年生活有好处。

疫情期的楚园也没让老人们“闲着”——线上服务“楚园12小时”陪伴老人们度过非常时期,带领老人做舒缓的健康操,帮助老人回顾过往的生活,回味过去青春的岁月,还有“每日一菜”,楚园大厨们利用居家的一些厨具菜品拍视频,鼓励居家老人照着视频尝试做一做,无线联动,乐趣盎然。而在整个疫情期,泰康之家全国在住的3000余位老人无一例感染新冠肺炎。

“人总要换种活法儿。”

“说实在的,老两口在家里有个保姆也能过,也不是天天生病,出去买个菜,回来坐一坐,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人总要换个活法。”

在李富山看来,即便人到老年,仍有选择“活法”的自由,不能越活越累,而是要越活越精彩。李富山喜欢钓鱼,恰好楚园也能钓鱼。“我现在站在我的房间我就可以选择我钓鱼在什么地方,一个是钓滩,一个是钓湾。”

今年70岁的国家特级飞行员许兴德的夫人袁洲最初就是被泰康社区的文化氛围吸引了。“我特别喜欢他们的歌唱教室,声乐教室,舞蹈教室,瑜珈教室,尤其是一年四季恒温游泳池,一直是开放的。”在决定入住楚园之前,袁洲阿姨曾飞到北京燕园特意考察了一下,立刻被这里绿意葱茏的环境,惬意雅致的文化氛围吸引了。“我们体验了书法班、美术班和声乐班,每门课每个月至少开2到3次课。”袁洲将这里描绘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

许兴德今年71岁,袁洲今年70岁,最初预定的时候,两人也才六十六七岁岁,很多人不解为啥那么年纪不大就选择进养老机构。而在袁洲看来,答案显而易见——“不能动的时候再去你什么都享受不到,直接去医院了。现在进去就要享受这些条件。”

“工作了一辈子,没退休前也很辛苦,现在孩子独立了,我们往后的‘任务’就是提高生活质量。”如今等了整整四年,终于要到了入住的这天,老两口有一种回家的雀跃。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