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4岁女童遭虐打进ICU 小孩受虐待这样识别

2020-04-30 10:44:30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4 月 30 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儿童是弱势群体,很难发出求救的声音。及时地发现并制止身边的家庭暴力、儿童虐待,也是很重要的举措。

4 月 30 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而就在4月29日,4岁女童疑遭继母虐打被送ICU的话题被推上微博热搜。

“国际不打小孩日”是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发起,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影响。

三江公安微警务微信公号发布通报称,女童于某茜(4岁)身体多处受伤,伤情较重,疑似被人殴打所致,现在建三江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目前,建三江人民检察院已经提前介入案件,犯罪嫌疑人曲某某、于某龙因涉嫌故意伤害罪,已被黑龙江肯江区公安局建三江分局刑事拘留。

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对 68 篇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 0~17 岁儿童中遭受躯体虐待的发生率为26.6%,遭受情感虐待的发生率为19.6%。

打孩子是违法行为

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很多人认为打骂、体罚孩子只是教育的一种方式,但如果超出必要的限度,则有可能构成家庭暴力甚至是虐待。如果造成未成年受伤或者死亡等严重后果,情节恶劣的,则要承担行政或者刑事上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暴力下的孩子更叛逆

心理咨询师孙彩群表示,爱发脾气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内心脆弱又好斗,孩子长大后,脾气也很暴躁、为人苛刻,严重的很可能发生性变态、神经病倾向。

班杜拉攻击行为实验“波比娃娃”也表明,如果父母、老师采取了暴力的手段教育孩子,就等于给孩子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即这种形式的暴力行为是允许的。

当儿童以后遇到挫折时,他们可能更容易表现出攻击行为。

小孩受虐待的识别

在生活中,针对儿童的暴力往往不能被及时制止,甚至无法被发现。儿童是弱势群体,很难发出求救的声音。及时地发现并制止身边的家庭暴力、儿童虐待,也是很重要的举措。

临床数据库 Uptodate 上总结了几类可能提示一个小孩受到虐待的表现:巴掌、腰带、绳索环和其他形状的瘀斑,烟蒂、熨斗、铲和其他形状的烧伤,还不会走路的儿童身上出现瘀斑、长骨骨折,躯干、耳部、颈部出现瘀斑等。

如果在一个小朋友身上发现以上现象,希望你可以主动伸出援手,如果直接目击到儿童虐待,希望你可以阻止施暴或留存证据,并且向公安部门求助。

4 月 30 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希望每一天都是不打小孩日。(健康时报记者 王月明整理)
 

(运营:韦川南)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