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 > 移动医疗 > 正文

深度唠嗑:移动医疗服务闭环生态链

2015-01-23 16:47:03来源:健康界|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借鉴美国移动医疗市场发展的情况,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位的模块分别是长期疾病管理、健康咨询管理和医患交流。
药品营销策略和移动医疗

在移动医疗领域中,药品电商只不过是整个产业生态链条中的一环,但是它的出现冲击着传统制药企业的营销模式。与此同时,深谙医药市场营销规律的传统药企营销人员,对角审视着各种移动医疗产品的营销模式。

沈宇是勃林格殷格翰治疗领域的策略高管,他介绍说,长期在跨国药企研究和制定药品营销策略的人都有以下两点共识,第一,医疗行为是医患互动的循环;第二,药企的业务机会来源于行为改变。

当医药产业的大环境发生变化时,药企变革营销策略,首先,要对医疗活动的两大主体人群——患者和医生——在互联网时代中的需求点和行为有深入的认识。

其次,数字化营销导致医疗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与药品营销策略相关的层面来看,这些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电子健康档案,疾病数据监控和区域健康信息网络;第二,好医院好医生口碑评估系统,网上就诊预约系统和远程慢病康复监控;第三,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和监控临床路径落实;第四,药品研发的大数据应用。这些数字化营销带来的医疗领域的变化,不仅为移动医疗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后者也需要从中挖掘出业务点。

另外,刘宇直言移动医疗产业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移动医疗的定位;医生和患者的共赢点(很多企业只关心方便患者就医,却忽视疏导由之产生的医生的额外工作压力);信任度;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与法律;支付途径等。

机遇和陷阱并存

广东省卫计委正巡视员廖新波,就包括移动医疗在内的大健康产业,分析了其中的机遇和陷阱。

他认为机遇源于中国的医疗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医疗卫生支出总额为2933.91亿美元,仅为美国的10%左右;人均健康支出仅为218.8美元,不足美国的5%。

陷阱源于很多人对于生命价值,医疗健康理念,公共卫生理论,以及目前中国医疗发展的局势认识不清。就此,廖新波提醒投资者在面对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契机时,应理性认知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国际医学模式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生理-病理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新医学模式下,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将不仅限于疾病的医疗,而将愈加重视与疾病发生相关的各项因素。第二,目前中国的卫生医疗在不同层级水平上发展极不平均,医疗不足和过度医疗共存。第三,预防医疗工作存在很大缺陷,从政策决策者到普通老百姓,均未足够重视疾病预防的概念。第四,卫生医疗政策和法律对一些医疗技术的准入设置了壁垒。

结合上述四个方面,审视目前的医疗健康投资行为,可以发现其中有不少很盲目。比如,很多人热衷投资兴办医院,却极少问津政府投入向来薄弱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半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例如入院前或出院后的健康管理。还有一些与健康相关的独立产业,包括养老、育儿、商业保险、中医药、第三方检验和环保产业,其投资和探索力度较社会需求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运营:吴笑吟)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