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康移动医疗总裁刘波回顾三年移动医疗的创业经历,坦言“痛并快乐着”。
他认为目前用户不愿意为移动医疗买单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有的移动医疗创造的服务价值比较浅。就医疗服务的比重和价值而言,诊中和诊后较诊前大很多,但这两块价值较大的领域却是目前移动医疗产业发展踟蹰不前的,也几乎令所有移动医疗创业者感到困难。其结果是成群的创业公司簇拥竞争本来市场发展空间较小的诊前服务。
刘波认为提高移动医疗服务价值的首要任务是,必须规划出一条能够结合三项医疗基本服务的生态全链条。这些基本服务包括医疗服务,医药支付和药品供应。所谓移动医疗生态全链条,即覆盖医患的医疗全进程。以华康移动医疗O2O平台“医客”为例,包括诊前的智能导诊、健康管理、自我诊断、健康咨询;诊中的分诊挂号、诊间支付、医疗诊断、电子病历;以及院后的追踪随访、医患互动、双向转诊、复诊预约等。全链条也可视为医疗服务的无缝、紧密闭环,围绕相关产业链用户需求,帮助其各自找到位置并实现交互。
每一个涉足移动医疗的企业,必须确定其在该链条中的发展立足点,不必求全,应该有所侧重,向深处挖掘服务质量。
医疗服务产业链的稀缺资源:医生
在论坛上,不少与会嘉宾都提出,移动医疗的核心资产是——患者资源和医生资源。其中,医生资源是稀缺资源。但是,要获得医生资源并非容易之事,因为他们拥有丰富、权威的医疗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工作繁忙。因此他们对移动医疗产品的需求是既要符合专业水准、切合他们的实际工作,又能够为他们提供可持续性的服务。
对于要切入移动医疗入口的企业,刘波建议,应该致力于改变现有的医生、患者、企业、医院等沟通模式,寻找一个“最优引擎”去推动前行。
比如,优秀的移动医疗应该重视搭建新技术下的信息渠道,提供分层级的线上医生教育解决方案。通过互动、定期的调研,收集后台数据,了解医生的需求。其次,利用数据,完善和优化慢病管理系统,为医生临床诊断决策、用药决策等提供参考。
同时,数字创新的触角还应延伸至传统医生教育方面。“医生日益依赖网络获得专业信息,并参与交流互动。这也要求医学信息服务模式迅速转变。中华医学系列杂志有一百多年办刊历史,下属130本专业医学期刊,其专业性无可比拟。目前,我们在不断推进和实现整体的移动在线、出版,最终实现对医生期刊评价体系的整体建设。而最后服务的对象,还是医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刘冰介绍。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李观明介绍,广东省推进的“网络医院”建设目标,重在提升基层医生的素养。一方面,网络医院可以将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远程会诊体系等,把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病人留在社区;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医院培训、网上会诊、网上读片等,提升基层医院医生医疗技能水平。
(运营:吴笑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