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 > 头条新闻 > 正文

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纳入学生军训和学分管理

2021-05-23 17:41:03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健康时报 记者 孔天骄)“明确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的内容。这样让更多学校相关人员纳入学习范围,减少很多突发急救状态下因为不懂而错过急救时间。将呵护生命落到实处。”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王立祥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指出,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教学教育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将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纳入学生军训,切实提高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率。鼓励高校开设应急救护相关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

“不久前,广西百色学院一名学生在打球后倒地发生心脏骤停,最终因抢救无效而离世。等120到的时候,已经晚了。”王立祥向健康时报记者分享了不久前发生的一名学生为心源性猝死事件,王立祥称,黄金抢救时间只有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需及时对病人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如果待病人心脏骤停10分钟以后再实施急救,基本已无生还可能。

通知要求高度重视学校应急救护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和红十字会要切实增强做好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联合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深入开展学校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救护技能培训等工作。

王立祥解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近55万人,80%都发生在院外,抢救存活的患者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15%。解决我国心肺复苏面临的公众普及率低、院外设备配备率低、复苏成功率低‘三低’窘境已是迫在眉睫。”

通知指出各地教育部门和红十字会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到2030年,中小学教职员工接受救护员公益培训的师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1∶50,积极推进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教职员工培训取证,救护师资培训合格的师资在军训期间等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培训。

除此之外,各地红十字会和教育部门要积极推广在学校配备急救设备,建设“博爱校医室”,完善急救培训和设备设施标准,加强救护培训和演练,有效增强校园救护服务能力。

“若将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纳入学生军训和学分管理,一旦发生类似的事件,学生、老师、校医护人员可以共同接力互助,为120急救赢得了宝贵时间。”王立祥解释,急救这门课,所有人都要补!要想让生命更有保障,必须全面提升公民应急救护能力。当意外发生时,医护人员不可能永远在身边,只有人人有救人能力,人人才有获救机会。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