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 > 头条新闻 > 正文

天通苑西三区依然是二级防控,专家:超大型社区的防控压力大

2020-08-07 11:18:04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健康时报记者 郝倩玉 韦川南)“天通苑西三区依然处在二级防控响应,疫情警戒仍未解除。”8月6日上午,健康时报记者致电天通西苑第三社区居民委员会。

7月27日,北京市新增新冠肺炎大连市疫情关联病例1例,该病例在京暂住女儿家,地址为昌平区天通苑西三区。7月28日,该确诊病例的女婿也被确诊。天通苑西三区恢复二级响应防控措施。

依然保持二级响应防控

天通苑社区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600多万平方米。据天通苑工作人员介绍,天通苑共有16个分区、645栋楼,2008年常住人口为30多万,2016年常住人口已达60万,整个小区横跨三个地铁站点:天通苑南、天通苑、天通苑北。天通苑周边还有46个公交车站、数十条公交线路交织于此,也因此一度被称为是“亚洲最大社区”。虽然目前天通苑已不是亚洲面积最大的社区了,但社区居住人口数依然庞大。

确诊患者所在的天通苑西三区,是天通苑16个分区之一,紧邻天通苑地铁站,日常集散人流密集。

目前,天通苑西三区各卡口严格执行测温、查证、验码、登记等防控措施,外来人员及车辆禁止入内。小区内文体活动室、娱乐室等各类公共场所已经关闭。病例所在楼栋实行了封闭管控,人员居家观察,只进不出,由天通苑北街道统筹调配做好居家人员所需物资保障等日常服务。

“28号上午小区就通知我们做核酸检测了,现在我们又开始居家办公,外卖快递也不让进小区了。”天通苑西三区的居民王新(化名)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小区管理很严格,没有出入证的人员一律不允许进出,谢绝一些外来人员前来,社区设置两个核酸采样点,对全体社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

大型社区防控压力

“像天通苑这样的大型社区,平时各种问题并不突出,但在应急状态下如疫情防控时弊病就凸显了,面临的压力也就更大了。”关于大型社区的疫情防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宋煜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对疫情防控来说,社区防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武汉解除封城时,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们陆续回到各地后,疾控人员还留在武汉,这些疾控工作人员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指导社区进行疫情排查和防控。

宋煜研究员表示,超大型社区是在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本身对社会治理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对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一般是在一百户至七百户的范围内的,但超大型社区往往不是如此的而是按照住宅小区设立,甚至多个住宅小区合并设立一个居委会。”宋煜研究员说道,目前所流行的网格化管理就是在平时状态下对治理困境的一种修正手段,在应急状态下必然捉襟见肘,原有的社区组织难以承受。

除了人少事多外,超大型社区在治理中缺乏有效的民众参与和动员机制,也是典型问题和压力所在。

宋煜研究员解释称,首先是人员流动性大,主体服务对象的情况摸不清楚;其次是人员结构问题,以中青年为代表的群体缺乏参与动力,对社区没有归属感;另外是多方治理机制不完备,街道乡镇、社区和村、物业企业、驻区单位和基层各类组织尚未建立平战结合的治理机制,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大型社区在疫情防控中面临的压力,宋煜研究员建议:

首先,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压实压细各方责任是关键,具体工作可以从短期和中长期来考虑。短期目标要落实好四方责任,发挥好属地管理责任,积极鼓励民众参与宣传、查验和登记等疫情防控工作,形成一支随时能战斗的团队;

其次,中期目标是在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带领下,整合网格化管理、物业企业、志愿服务组织等相关方,建立一套基层治理互动平台;

最后,长期目标还是要加大基层自治组织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居委会的辖区设置,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形成一个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层治理结构。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