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老人 > 正文

65岁以上患病率1.7%!帕金森病防治,全程管理是关键

2022-04-12 19:45:29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我国帕金森病人数约310万,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帕金森病患者得到了确诊和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就医情况并不乐观。”万志荣教授在2015年度对逾500位患者的调查显示,近一半患者是在患病一年后才得到临床确诊,早期的漏诊和误诊现象并不少见。

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4月11日是第26个世界帕金森病日,由灵北中国支持的“齐心抗帕,点亮未来”两场线上科普直播活动顺利举办。

65岁以上患病率1.7%,80岁以上超4%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指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7%,随年龄增长,患病率进一步增加,80岁以上超过4%。帕金森病患者中约有10%~15%发病年龄低于40或50岁,成为早发帕金森病,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关联更大,不容忽视。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从其症状表现入手去认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毛薇教授介绍,帕金森病典型症状可概括为“抖”“慢”“僵”。抖,即静止性震颤,是指患者在安静放松状态下肢体出现节律性抖动,在活动后抖动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慢,通常是指患者在做快速重复动作(如刷牙、打鸡蛋等)时出现速度变慢、幅度减小、有停顿;僵,即指肢体僵硬,医师查体中会发现患者肢体的肌张力增高。

除三大典型症状外,帕金森患者往往还有一些其他症状。如面部表现,面具脸;步态异常,如行走时抬脚幅度低,脚尖抬不起来;姿势平衡问题,如驼背或脊柱侧弯,易跌倒。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万志荣教授则强调,专科医师还需要关注患者有无非运动症状,如便秘、嗅觉减退、快动眼睡眠期睡眠行为障碍(与梦境相关的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等。

只有不到1/3的患者得到了确诊和治疗

我国帕金森病人数约310万,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帕金森病患者得到了确诊和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就医情况并不乐观。”万志荣教授在2015年度对逾500位患者的调查显示,近一半患者是在患病一年后才得到临床确诊,早期的漏诊和误诊现象并不少见。

目前,帕金森病治疗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在疾病早期,规范合理的药物治疗能够带来症状的明显改善,大多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接近正常。虽然目前尚无药物能明确地延缓疾病进展。但某些药物已经显示了一定延缓疾病进展的趋势,因而可以早期使用。

帕金森病药物大约分为6大类10余种,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显示出延缓疾病进展的趋势,也有一些临床研究证据的支持,对症状改善也有很好的效果。

需要关注的是,随着疾病的进展,药物治疗效果会出现不稳定。在此阶段,出现明显的症状波动或异动症,如单纯药物治疗无法满足生活功能的需要,可考虑采取手术治疗。

“此外,仍有很多有价值的治疗方式。”毛薇教授补充说,如良好运动习惯有助于延缓症状进展,贯穿全程的康复治疗手段也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有力补充。

帕金森病防治,全程管理是关键

鉴于帕金森病不可治愈,治疗方案只能延缓及控制症状的特点,不同阶段应采取动态变化措施,这在《指南》上也被强调,即实施全程管理。

患者最好选定信得过的医生,定期复诊,长期随访,以便主管医生根据病情发展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目前,由于疫情影响、异地就医、挂号难、患者及家属认识不到定期复诊的重要性等问题,能做到全程管理的患者比例并不高。随着互联网远程医疗模式的出现和推广,帕金森病患者全程管理已经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未来必将让越来越多帕金森患者从中获益。

(运营:郑新颖)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