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中医 > 正文

野生黄精的种植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1-04-13 20:52:26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千米海拔上,云雾缭绕间,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向家村83岁村民姚本汉正在为家门口移植的野生黄精培土。看着屋前这两亩地的黄精,姚本汉骄傲地介绍:“家门口的两亩黄精都是去年从山上移植来的,还需要3到5年成熟,成熟了卖个大价钱没问题!”

庭院有黄精,处处是“黄金”

走遍向家地村,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的庭院中基本都有一两亩地种植黄精,“庭院经济”在村落里成效显著。“我们的黄精不打农药不施肥,保留最天然的生长方式。”向家地村村长王重勇介绍,野生黄精的种植靠的是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村民在不耽误外出务工的前提下,平均每年每亩还能增收一千元收入。

\
生长在屋前屋后的野生黄精

“为什么中医古籍李药物用量3g、5g,而现在就要15g、20g的用?是因为人工种植的重要如果不加大应用量,有效成分就不够用。以黄精为例,野生黄精用量10g的话,那么人工黄精可能需要用到20g甚至30g。”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滑征介绍,道地野生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是人工培育药材不能比肩的,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道地药材的发展,向家地的野生黄精种植模式提供了道地药材发展的新可能。

健康好乡村,振兴新动力

位于喀斯特地貌区的向家村,素有“溶洞上的村庄”美誉,有千年茶树、古红豆杉、龙源寺、悬棺等奇景。王重勇介绍,向家地村都是野生的黄精,黄精的种植历史非常久远,但是过去并没有形成产业。

\

直到2018年,中央统战部指导的“中国健康好乡村”落地,移栽野生黄精30余亩,建立林下保育基地1130余亩,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种植黄精的热情。“向家地村山高路陡弯多,村民守着青山绿水过穷日子,这些年借助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力量,村里发展生态旅游和做好黄精产业。”提起黄精,王重勇的脸上就泛起笑容。

“我们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等专家学者为村民们进行中药材种植培训,从种植技术帮扶到种植知识培训,带动乡村民众投入到中草药产业发展之中。”“中国健康好乡村”项目湖南秘书处秘书长郭乐飞说,项目充分利用中国医学智慧底蕴服务乡村百姓,通过人才培养、种植培训、生态培育等方式,完成从给予型帮扶到再生型可持续发展的公益创新路径。

据悉,中国健康好乡村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参与,锁定中国14个连片贫困地区的100个乡村,计划打造成以健康为根本,以文化传承、中药材保护和培育、动态颐养为核心的产业帮扶项目,以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运营:荆雪涛)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