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 > 正文

中国首个银屑病患者治疗现状及生活质量洞察报告发布

2022-09-26 15:39:36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银屑病给患者带来的伤害并不仅仅局限在疾病本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张春雷说道。9月24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联合医学界、复星医药开展的“(后疫情时代)中国首个银屑病患者治疗现状及生活质量洞察调研报告”发布。调查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往往背负着沉重的心理与经济负担,更会因伴发各类共病而导致身心负担进一步加重。

根据调研报告,目前仍有超半数的银屑病患者对自身生活质量不满意,并期待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其中以中度患者最甚,50%的中度患者对当前生活质量不满意,12%认为较差或十分糟糕。此次调研针对银屑病患者和相关科室医生展开,涉及全国多个地区,最终有522名医生、439名银屑病患者完成了问卷调查。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主席、复旦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所长张学军教授表示,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但并非“不治之症”,只要患者接受长期、规范的诊疗与管理,就能达到控制或缓解其症状,进而保证自身正常生活的目的。此次调研结果,真实反映了银屑病患者的生活与治疗现状:银屑病患者的身心负担较大、生存状况尚未达到预期水准,疫情更是增加了患者疾病负担,而患者的精神和经济压力的加重又会间接加速患者病情进展。“正因如此,如何帮助银屑病患者实现疾病的规范诊疗以及病情的有效控制,应该是临床共同关注的问题。”

会上,张春雷教授尤其强调了坚持银屑病长期治疗的必要性。然而,根据调查结果,只有35%的患者愿意长期接受治疗,而半数患者对长期治疗持保留态度。“疾病管控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也正因如此,患者依从性是影响银屑病诊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张春雷教授介绍,从调查结果来看,制约银屑病患者依从性提高的因素主要是经济负担大、缺乏规范治疗观念、担心药物耐受以及传统药物疗效不佳。

目前,银屑病治疗方式以传统方式为主,其中外用药比例最高,为65%,其次是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以及中医中药。与此同时,调查还发现,生物制剂和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PDE4i)作为目前市场上两大主力创新型银屑病治疗药物,因其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上得到了远高于传统激素类药物和传统免疫抑制剂的整体评价。“以PDE4抑制剂为例,其相较于传统诊疗方式,其常见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初始治疗阶段,且在减少剂量或停药可快速好转,未出现肝肾毒性、骨髓抑制、结核复发等严重不良反应。”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郝飞教授介绍。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会出于用药方便的目的而将剂型作为药物选择重要因素。调查显示,七成二线及以下城市医生倾向处方外用和口服药物;患者对治疗形式偏好也呈现为“外用>口服>注射”的排序,即便是中度银屑病患者,在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相同的前提下,口服剂型也优先于注射剂型。

有近8成的受访医生支持在选择生物制剂前,选用新型的口服药物——PDE4抑制剂。“这无疑是为银屑病患者在传统系统性治疗药物与生物制剂之间又增添了一道新的屏障。”郝飞教授在会上表示,“银屑病患者头皮、指甲、掌跖等特殊部位的受累,对患者自身生存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而相关研究证实,PDE4抑制剂在安全性优于现有生物制剂的基础上,起效快速,对以上问题都能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与临床的诊疗期待相契合。”另据欧洲指南,阿普米司特(PDE4抑制剂)被推荐用于治疗伴发多种合并症的银屑病患者。

针对这个问题,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王强教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张三泉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匡叶红教授均表示,新药的开发上市在为临床提供新选择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作用于不同通路的药物可以相互补充,共同助力临床诊疗的完善与发展。例如使用生物制剂所要面对的频繁监测、经济负担、注射制剂所带来的不适以及局部不良反应等问题,便可以通过小分子靶向药物予以规避。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院长李斌教授总结表示,PDE4抑制剂作用于多个环节多个靶点,相信这类药物的上市将会为患者带来福音。

(运营:荆雪涛)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