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 > 正文

八成以上肠癌患者是中晚期,防治需从筛查入手

2021-03-05 09:47:26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筛查是癌症防治及早诊早治的关键手段。以结直肠癌为例,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可以预防肠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研究所原院所长、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教授指出,“临床针对早期肠癌具有成熟的干预方案,预后良好。一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发生远处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

(健康时报靳佳丽)“筛查是癌症防治及早诊早治的关键手段。以结直肠癌为例,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可以预防肠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所原院所长、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教授指出,“临床针对早期肠癌具有成熟的干预方案,预后良好。一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发生远处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

2021年3月4日,由中华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学院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承办的“2021年春之声健康论坛”在线上举办。

根据《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死亡病例300万例,均位居全球第一。“在中国,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且有5.5人死于癌症。”中华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郭清教授强调,“癌症早筛已成为健康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我国肠癌筛查渗透率仅为16.4%,八成以上患者是中晚期

我国目前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并未在体检中得到良好应用。换言之,常规体检未必能起到防癌的作用。另有一项研究表明,在62,583名健康体检者中大便潜血检查受检数为5,864人,受检率仅为9.37%,近90%的体检者没有接受过筛查。

“肠镜作为诊断结直肠肿瘤的金标准,多年来在体检中心开展机会性筛查的实践中推广不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介绍,“究其原因,绝大多数的体检初筛者不愿意接受有创性检查手段,绝大多数体检中心也不具备相应条件。在体检中心,大便潜血检查的取便率不足20%。”

“大规模筛查使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下降40%,死亡率下降51%。而相较于美国60.1%的筛查渗透率,我国结直肠癌的筛查渗透仅为16.4%,85%的患者查出时已经是中晚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丁克峰教授表示,“中国的结直肠癌及消化道肿瘤防治,如果不从筛查入手,很难改变目前发病率、死亡率高的现状。”

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成为评估癌症早筛产品的新标准

在我国,40-74岁结直肠癌平均风险的大众人群有6.33亿,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有1.2亿。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建议筛查人群数量,随着筛查率的提升,筛查需求必将进一步扩大。然而,大便潜血对癌前病变的灵敏度不足,每百万人口仅拥有消化内镜医师不到20人,肠镜资源不足。

2021年1月15日发布的《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明确推荐非侵入性的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为肠癌早筛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议在45-75岁人群中推荐每3年进行一次的FIT-DNA检测。

“筛查技术最重要的两个指标:一个是阴性预测值(NPV),一个是阳性预测值(PPV)。”丁克峰教授对上述临床数据进行了进一步解读,“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的NPV 为99.6%,说明其“漏检”可能性极小,受检者只要是阴性的,得肠癌以及癌前病变的风险就非常低,可以更放心;PPV为46.2%,说明近一半对阳性被测者可以受益于结肠镜手术,对高危人群有良好的浓缩效应,能够优化和节约肠镜资源。”

应用“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的结直肠癌早筛产品常卫清®获批后上市,成为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用于癌症筛查的分子检测试剂盒。

(运营:齐钰)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