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正文

依视路大中华区视力保健总裁林国樑:共建视力健康生态圈

2021-06-02 17:45:35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希望生态圈能够把资源整合在一起,规范行业,形成共识,以统一的声音触达消费者,唤醒消费者:视力健康比买包包、比买手机来得重要。”依视路集团大中华区视力保健总裁林国樑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在他看来,要建立视光生态圈,加强科研、建立共识、培养人才、健康科普,四者缺一不可。

“希望生态圈能够把资源整合在一起,规范行业,形成共识,以统一的声音触达消费者,唤醒消费者:视力健康比买包包、比买手机来得重要。”依视路集团大中华区视力保健总裁林国樑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在他看来,要建立视光生态圈,加强科研、建立共识、培养人才、健康科普,四者缺一不可。

\

依视路集团大中华区视力保健总裁林国樑

近视多、体系缺、人才少、意识弱,行业发展需形成合力

“消费者对视力健康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他们对包包、对手机的认知可能比视力健康更多。有些消费者可能愿意花很多钱,去买最高清的手机,但是眼睛看不清。”谈及想要搭建视力健康生态圈的初衷,林国樑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来到中国16年间,他见证了行业的发展,也看到了行业存在的不足。

林国樑谈到,目前在我国视力健康领域有四点亟待关注。一是近视发展形势日趋严峻,呈现高发病、低龄化、高度化的特征;二是眼科、视光、配镜体系尚未健全,尤其视光、配镜师定位不准确,未引起足够关注;三是专业人才急剧短缺,目前我国有眼视光医学背景的从业人员与实际需求量相比缺口达10倍;其四便是公众爱眼、护眼知识相对薄弱,很多人眼睛出问题才想到去医院,平时不太关注,对视力健康的重视程度亟待唤醒。

在林国樑看来,要改善以上局面,依靠单个企业或组织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形成合力,而这个合力,就是视力健康生态圈。

强科研、达共识、强人才、重科普,共建视力健康生态圈

林国樑强调,搭建视力健康生态圈,也应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打造近视防控“智囊团”。近视防控形势严峻,可以加强科研,了解近视的成因,从科研中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行业体系不健全,可以达成行业共识,对行业加以规范、监督,给公众统一的声音;专业人才匮乏,就要集中资源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行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众知识薄弱,就应合政府、医院、企业、媒体之力,不断加强科普宣传,唤醒公众意识。

“我们一直坚信科研可以改变命运”林国樑介绍,“依视路每年有2亿欧元科研投入,拥有9000多个专利。2019年,我们将全球第五个研发中心设立在上海,重点研究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成因,以及如何用数字化帮助提升防护及科普传播,希望能够从科研当中找到科普、体验、防范全方位解决方案”。

谈及共识的重要性,林国樑则强调,有技术一定要有共识,如果一项技术没有共识,各说各话,行业就会乱象丛生,消费者也会十分茫然。当行业内有了共识,就能够将技术规范化,用一致的声音触达消费者,让他们知道如何选择方案。《近视管理白皮书》和《2021年角膜塑形镜验配流程专家共识》等规范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提振了行业和消费者信心。

“看得清”更要“看得久”,“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过去眼镜行业主要解决了‘看得清’的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看得好’和‘看得久’。‘看得清’只是解决了度数矫正的问题,但眼睛还需要很多其他防护,例如光管理、视疲劳、老视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希望整个行业能够向先进国家看齐,更多向视光功能倾斜,而不是以时尚、以商业为驱动。”林国樑对记者说。

在林国樑看来,视光教育应不分国界,互相借鉴经验。2021年,依视路和亚洲眼视光执业管理协会推出了青少年近视管理认证项目,共同推进眼视光专业水平发展;依视路与教育部合作编写的儿童爱眼护眼科普立体书《我们的眼睛》,也被亚洲眼视光执业管理协会主席看中,想要译成外文推广至亚洲其他国家。

“在这个行业16年,算是比较久的时间,但我希望能更久……有太多事等着我们去做。希望能和视力健康生态圈的伙伴一起,让更多人看到清晰的世界”林国樑说道。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