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慢病 > 胃癌 > 预防复发 > 正文

“十胃九病”是真的吗?专家教您科学养胃

2020-04-14 17:04:13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俗话说“十胃九病”,胃作为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日常生活若不加注意,很可能就会患上胃病。数据显示,全球有5亿肠胃病患者,其中1.2亿在中国。我国消化性溃疡患病率在10%,慢性胃炎患病率高达30%,我国已是当之无愧的“胃病大国”。不仅如此,《慢性胃炎诊治现状》显示,19至35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俗话说“十胃九病”,胃作为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日常生活若不加注意,很可能就会患上胃病。数据显示,全球有5亿肠胃病患者,其中1.2亿在中国。我国消化性溃疡患病率在10%,慢性胃炎患病率高达30%,我国已是当之无愧的“胃病大国”。不仅如此,《慢性胃炎诊治现状》显示,19至35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肠胃不好?怎样养胃才科学有效?胃炎会发展成胃癌吗?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也称国际养胃日,健康时报《人民名医》特别邀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主任、海淀院区副院长丁士刚教授,解读如何科学养胃护胃。

\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回放

饮食不规律容易患胃病

“胃肠道主要以消化吸收为主要功能,因此饮食习惯对胃的影响很大。”丁士刚教授介绍,胃的消化功能得益于正常的节律,像心脏一样,我们的胃也有一个起搏点,大概每分钟3~5次,在这样的节律下,胃是可以正常蠕动研磨食物,不引起症状的。但如果破坏了这个节律,如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熬夜等,就容易导致节律紊乱,进而导致胃病的发生。此外,经常食用对胃刺激比较大的食物如浓咖啡、吃饭过快、喜吃烫食、过度减肥等不良习惯,也都可能导致胃病的产生。

除了不良生活习惯外,遗传也是罹患胃病的因素之一。年龄超过40岁,生活在胃癌高发区、有胃癌家族史、患有胃癌癌前病变者,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者等,都属于胃病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胃黏膜损伤易发胃病

“我们的胃的最内层为黏膜层。健康的胃粘膜是光滑的,但是如果遭到损伤,光滑的粘膜层就会出现糜烂,或者出血点,保护黏膜的屏障就减低了,这样就特别容易引起胃病的发生。”丁士刚教授谈到。

很多胃病患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胃黏膜损伤,黏膜没有修复好,胃病会反复发作。

丁士刚教授介绍,导致胃黏膜损伤的原因一般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内源性主要指体内的一些因素导致的损伤,外源性主要指从外边吃进来引起的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服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抗炎药、强的松为代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如果不注意的话,还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因此对于一些易感人群,可以进行一些预防性用药,如选用抑酸剂的药物,如碱性制酸药碳酸氢钠、氢氧化铝和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以及胃黏膜保护剂。

幽门螺杆菌易成胃病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也是引起胃病的关键。数据显示,约10%~20%幽门螺杆菌患者会发展为消化性溃疡,1~3%会发展成胃癌和淋巴瘤。因此,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引起重视。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对于我们对溃疡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颠覆性的意义。此前我们都认为溃疡病是一个慢性复发性疾病,无法根治,但是发现幽门螺杆菌之后,我们发现,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之后,溃疡病是能够治愈的。”丁士刚教授谈及,感染幽门螺杆菌之后,胃黏膜都有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因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被称为感染性疾病。

那么,患有幽门螺杆菌会有哪些症状?丁士刚教授介绍,在幽门螺杆菌导致的慢性胃炎患者中,约70%~80%患者没有症状,其余患者可能会有上腹胀、上腹不适、上腹隐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很难进行鉴别。而幽门螺杆菌导致的溃疡病患者,主要为胃溃疡和球溃疡。其中,胃溃疡患者主要表现为进餐之后半小时左右的疼痛,也叫餐后痛;十二指肠球溃疡的患者中年轻人比较多,一般是空腹痛、夜间痛。根据这些典型的症状,可以初步判定有没有消化性溃疡疾病,不过,最终确诊还是要依靠胃镜。

丁士刚教授强调,幽门螺杆菌感染最好要进行治疗,并且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最理想的方案是可以一次根除,如果没有按疗程和方案来进行治疗,可能不仅无法根除,反而使其产生耐药性。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