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免疫治疗成为晚期食管癌一线以及二线治疗标准方案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免疫治疗的疗效,新的临床研究方兴未艾。2022年1月,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樊青霞教授和王峰教授牵头开展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CAP 02研究)重磅发表于《柳叶刀·胃肠病和肝病学》杂志(Lancet Gastroenterol & Hepatol,IF:18.5),引发学界关注。
1月15日,“卡瑞利珠单抗食管癌领域研究成果——食管癌晚期二线CAP02研究”新闻发布会于线上成功举行。与会专家解读研究结果,畅谈研究开展意义。
中国高发瘤种需要中国证据
“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于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七位和第六位。”樊青霞教授指出,“中国是全球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以晚期和转移性居多,五年生存率不到5%,长期生存获益亟待提升”。
免疫治疗的兴起和进展,把食管癌治疗带入了快车道。在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领域,三项大型RCT研究ESCORT、KEYNOTE-181、ATTRACTION-3证实,免疫单药相较于化疗可显著改善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和总生存,这些成果奠定了免疫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地位,推动了相关适应症的获批。
“尽管免疫治疗取得了成功,但免疫单药治疗的有效率仅有20%左右。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治疗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之一。”樊青霞教授介绍,“抗血管生成药物一方面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诱导血管正常化,增强免疫细胞浸润,同时抗血管生成治疗也可改变肿瘤微环境,其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可起到1+1>2的效果,这一机制优势在肝癌、非小细胞肺癌等瘤种中已经得到验证”。
在此背景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携手河南省八家医院,开展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性、安全性的单臂、开放标签、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以期为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探索治疗新方案。
CAP 02研究荣登柳叶刀子刊
“该研究纳入患者为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局部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在一线化疗后进展或者不耐受一线化疗。”CAP 02研究牵头人王峰教授介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PD-L1表达情况,患者均可从双艾方案中获益。安全性方面,≥3级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有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10/52,19%)、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10/52,19%)和丙氨酸转氨酶升高(5/52,10%)”。
王峰教授表示,无论是ORR还是DCR,双艾方案都远超既往免疫单药和阿帕替尼单药的疗效数据,呈现出1+1>2的效果;OS数据达到15.8个月,已经赶超一线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双药化疗15.3个月的数据;其不良反应可控可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