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人民名医 > 正文

主动脉瓣病变治疗手术向“微创化”发展

2022-11-07 23:21:41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11月7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主任王春生做客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人民名医进博会专场直播活动。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婷婷 实习记者 刘静怡)“心脏的主动脉瓣膜相当于一个‘阀门’,保证血液的流向,当瓣膜失去作用,就会影响心脏的功用。”11月7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主任王春生在做客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人民名医进博会专场直播活动中指出。

\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中,大于约2500万人受到瓣膜病影响,其中150万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老年钙化性瓣膜病等发病率提高,就会导致瓣膜老化,心脏病高发。”王春生表示,除了老年群体,先天性的主动脉瓣二瓣化及风湿疾病导致的心脏主动脉瓣膜病变也较为常见。

王春生指出,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来说,体检是有效的主动脉瓣膜疾病预防方式:“早期主动脉瓣膜病变不易察觉,而通过超声心动图,医生能够明确判断主动脉瓣膜是否存在问题。”

而心脏瓣膜病变是器质性病变,王春生表示,早期治疗可以依靠药物,想要根治仍旧需要手术。“对于60岁以下的患者,心脏瓣膜关闭不全问题可以通过手术尽量修复,但如果瓣膜已经钙化,就需要进行手术更换。”

对于瓣膜的材质,患者应该如何选择?王春生指出,近年来,生物材料的瓣膜技术逐步提升:“全世界来说,心脏瓣膜有两种,一种是机械瓣膜,优点是很牢靠,耐久,但因其为机械材料,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凝剂。另一种是生物瓣膜,也即使用猪、牛的心脏部位制成瓣膜,它会导致人体产生排异反应,但相比机械瓣膜更加柔软,经过30多年的工艺发展和临床验证,已经比较成熟。”

他指出,主动脉瓣膜手术正在逐步向微创化发展:“从传统的开胸,到最后实现介入治疗,。通过更小的切口,更好的生物材料,带来更大的效益,这是医生追求的目标。”

(运营:李桂兰)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