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邱越)“在我国,排名前三位的肿瘤占据了所有肿瘤相关死亡将近一半的人数,而这里面又有一半是肺癌造成的,所以肺癌当之无愧可被称为我国第一位的‘肿瘤杀手’。”11月6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杨帆教授在做客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主办的名医专访直播人民名医·进博专场上表示,近20年,肺癌的治疗可以说展开了全新的篇章,无论是外科的手术、内科的用药,还是放疗技术的应用,都迎来了革命性的进展。
肺癌治疗效果与过去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患者总体五年生存率不足15%。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至85%,约75%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较低。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临床上的治疗现状是怎样的呢?据杨帆介绍,首先从外科来看,如今早期肺癌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这其实并不是因为手术效果变好了,而是因为手术方式的革新大大减少了创伤,使得过去很多无法手术的患者可以接受手术,将治疗端口前移,这看似是手术切口的一点点变化,但实质上给患者带来巨大的意义。其次,内科方面也出现了新的治疗药物,这也是上个世纪所没有的。
“如今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一些中医中药的治疗都进入到肺癌治疗领域,改写了肺癌治疗的篇章,重塑了肺癌治疗的策略,使得相当比例的晚期肺癌患者能慢慢实现肺癌慢病化。”杨帆指出,现在立体定向放疗、调强放疗等技术都更加精准、更加聚焦,可以让患者付出很小的代价,就将肿瘤杀死。
“所有的技术都在不断演进,加之多学科的配合,使得患者有了更多的机会得以被治愈,这不仅是单个专业进步的成果,更是多学科一起‘打群架’对付肿瘤的战术的进步,使得如今肺癌的治疗效果跟十几年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杨帆说。
免疫治疗给整个肺癌治疗洗了牌
杨帆用一个比喻描述了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免疫治疗其实就是要清除肿瘤的“保护伞”,让肿瘤暴露在正常的免疫系统监视之下,使免疫系统可以清除掉肿瘤。”
免疫治疗的出现,是否会对肺癌传统的治疗方法带来巨大的冲击呢?
杨帆的答案是肯定的。“任何一个新治疗方法的出现,带来整个治疗过程的‘洗牌’。免疫治疗最早是使用在其他治疗手段都无效的晚期患者身上试一试;后来又将免疫治疗推广到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身上使用,做完放化疗以后用免疫来维持;现在又往前推到了手术患者的术前和术后使用,发现免疫治疗能增加很多患者的治愈的机会,因此免疫治疗正在不断地改写所有治疗的面貌。”
杨帆还表示,总体上,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一般在10%左右,且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但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重的不良反应,因此适度的治疗是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免疫治疗可以使相当比例的晚期肺癌患者获得长期的生存,让患者实现与肿瘤、与疾病共存的可能性。”杨帆最后提醒,考虑使用免疫治疗的患者一定去正规的医疗机构,按照正规的路径进行治疗,这样是吃亏最少、花钱最少、也是受罪最少的办法。
(运营:李桂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