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健康中国论坛记者赵苑旨)“创新之路并不是一蹴而就,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在政策、基础学科、跨领域协同、资本、数字化和技术运用加速的加持下,中国的创新技术发展未来可期。全国进入优先审批通道的医疗器械数量去年一年增长速度为31.7%,借助于数字化,中国在线问诊人数已经达到3亿之多,是美国的10倍。”2021年4月28日,在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健康中国论坛上,波士顿科学大中华区总裁张珺介绍。
波士顿科学大中华区总裁张珺
“随着创新理念的不断改变,健康管理其实已经不再是着眼于单一疾病,而是贯穿于人的生命始终,而我们关注的群体也将从患者延伸到健康人群,从治病延伸到预防、诊断、治疗,到术后恢复的全链式管理。”张珺表示,创新技术的诞生不仅大大降低了因病死亡率,对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
张珺指出,创新之路并不是一蹴而就,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在政策、基础学科、跨领域协同、资本、数字化和技术运用加速的加持下,中国的创新技术发展未来可期。全国进入优先审批通道的医疗器械数量去年一年增长速度为31.7%,借助于数字化,中国在线问诊人数已经达到3亿之多,是美国的10倍。
“目前我们在全球已经拥有1.3万多种改善生命质量的设备,在全球有近2万项授权专利。据统计,2020年共计超过70万中国病患,使用波士顿科学产品进行诊断治疗。”张珺说。
据悉,全球领先的创新医疗科技公司波士顿科学成立于1979年,至今已有六款产品获得“医药界的诺贝尔奖”盖伦奖或被提名,包括: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S-ICD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HeartLogic心衰诊断技术、SpyGlass DS胆道子镜直视系统、Axios胆胰十二指肠支架、Sentinel前哨脑保护系统。该公司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可及、更实惠、更微创的治疗选择。
张珺介绍道,未来波士顿科学将着手于:如何为病患提供整体健康解决方案;围绕着关键场景提供医疗解决方案;利用好海量中国医疗健康数据为医疗指南,指导产品监督与生活决策这三方面来持续创新。
“病患对健康的深切渴望给了我们创新的灵感,而临床的需求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新科技的突破和普及必将在解决现有的医疗难题之后催生出新的渴望,而这种渴望和可及互相促进,给我们带来有效的持续性创新。”张珺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