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核医学议健新高地 > 核海撷华 > 正文

BRAFV600E基因突变性非远处转移PTC131I治疗疗效并不差

2021-01-13 14:40:54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是甲状腺癌最常见且最具特异性的遗传学事件,其中发生在第15位外显子的BRAFV600E基因突变在PTC中发生率最高,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

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BRAFV600E基因突变者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复发及肿瘤相关死亡风险。同时,BRAFV600E基因突变可诱导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钠碘同向转运体基因等摄碘相关基因表达下调,导致远处转移病灶更易丧失摄碘能力而进展为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基数庞大,有关该部分患者的BRAFV600E基因状态与其侵袭性、131I治疗疗效及预后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日本学者Ito等在201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对766例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进行了术后130个月的中位随访,发现BRAFV600E基因突变组较未突变组具有更高的复发及死亡风险,然而该研究中仅10例患者进行了术后131I治疗。

那么,术后及时进行131I治疗是否可以进一步降低BRAFV600E基因突变性非远处转移PTC患者的复发及死亡风险,从而改善其预后呢?

本研究在2015年回顾性分析了228例经过手术及131I治疗的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其中中低危患者(80.3%)行剂量为1.11GBq-3.70GBq的清甲治疗,高危患者(19.7%)行剂量为3.70GBq-5.55GBq的清甲兼辅助治疗,根据BRAFV600E基因突变状态分为突变组和未突变组。

结果显示,BRAFV600E基因突变率67.1%,突变组较未突变组具有更高的发病年龄,更晚的TNM分期,余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风险等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对于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者较未突变者具有更强的侵袭性;经131I治疗后中位随访2.34年(1.03年-4.80年),BRAFV600E基因突变组与未突变组治疗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881,详见下图),从中我们间接推测131I治疗或可进一步改善BRAFV600E基因突变组的整体预后,使其取得与未突变组等同的临床转归。本研究主要不足是随访时间相对较短,课题组目前正在收集整理该部分患者长期随访资料,后续研究结果将公布BRAFV600E基因突变性非远处转移PTC患者术后131I治疗远期疗效。

\

注释: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指南治疗反应分级:疗效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疗效不确切(indeterminate response, IDR)、血清学反应不佳(biochemical incomplete response,BIR)、结构性反应不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

专家点评:BRAFV600E是PTC的主要驱动基因,可导致PTC细胞碘摄取及贮留能力的下降,从而影响131I治疗的效果,甚至导致复发/转移灶的放射性碘难治。林岩松教授团队的本项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没有远处转移的PTC患者,虽然BRAFV600E突变的PTC患者具有较差的临床病理特征,但在初始131I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分类上与BRAFV600E野生型患者没有差别。2017年,在Clinical Endocrinology上发表的一项723例的回顾性研究[1],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BRAFV600E突变患者经初始131I治疗可以获得同样效果;同时也提示了术后及时、合理的131I治疗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1] Kowalska A, Walczyk A, Kowalik A, et al. Response to therapy of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of known BRAF status.Clin Endocrinol (Oxf). 2017;87(6):815-824. doi:10.1111/cen.13423。

点评专家照片、简介:

\

柳卫,江苏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核医学系副主任。现任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核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甲状腺专业科普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委会核医学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疾病防治分会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学组委员。

作者简介

李娇,第一作者

\

医学硕士,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医师。现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山东分盟青岛分会委员。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著/综述5篇,参与发表中英文论著1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基金2项,山东省课题1项,作为秘书参与CSCO《持续/复发及转移性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18版的编写工作。

林岩松,通讯作者

\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现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核医学专家委员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科普分会甲状腺科普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医促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核医学分会常委治疗组长,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常务编委等。主要研究方向:分化型甲状腺癌及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包括分子病理及分子影像)及综合治疗。为主编完成《复发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共识》,做为编写组长撰写《持续/复发及转移性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18、2019及英文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文章近30余篇。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