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肿瘤早筛早诊早治精准防控论坛 > 嘉宾观点 > 正文

在卫生经济学家眼中,一个好的肿瘤筛查策略是什么?

2021-10-23 08:50:56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在卫生经济学家眼中,一个好的肿瘤筛查策略是什么?肿瘤早筛早诊对于卫生支出的意义是什么?10月23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委会担任学术支持单位,华大基因主办的“精准防治,普惠可及”肿瘤组学空间站峰会:肿瘤防控专场北京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在卫生经济学家眼中,一个好的肿瘤筛查策略是什么?肿瘤早筛早诊对于卫生支出的意义是什么?10月23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委会担任学术支持单位,华大基因主办的“精准防治,普惠可及”肿瘤组学空间站峰会:肿瘤防控专场北京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会前,健康时报与本次大会的嘉宾——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技术评估研究部主任、国家卫生经济学会青年委员王海银进行了深入探讨。

\\

Q:在卫生经济学家眼中,什么样的肿瘤筛查策略,是好的策略?

A:一个好的筛查,我们卫生经济学更多的关注它的效能怎么样,也就是说筛查方案用到的筛查技术和筛查周期,是不是能够很好地识别出高危人群里的潜在病例,这是一个直接的、受关注的短期收益。

当然还要关注,在筛查后续我们的诊断中以及后边治疗的一些情况,我认为这些都是跟未来健康获益直接相关的关键要素。

Q:现在有一种观点是,肿瘤发病率的上升与过度的检查有关。那在肿瘤筛查当中,有没有一个标准来判断检查过度或不过度?

A:这是一个热点问题,其实的确存在一些过度检查的现象。比如说现在我们每年的体检套餐,其中有些是没有必要的,这里边的投入有可能是浪费的。

但与过度相对应的是不足。比如说在农村地区,其实还存在很多筛查不足的现象。像一些45岁以上、又不重视体检的高危人群,没有机会、没有条件去做定期检查。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未来国家应该去制定我们筛查人群方面的标准,比如说什么年龄是适宜我们的筛查年龄,是否能跟现在的体检及一些筛查的项目关联起来,这样可以避免过度检查的情况,也避免可能存在的不足。这是未来我们值得探讨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Q:有没有一些相关案例,来证实目前癌症早筛政策,有益于降低我们整个的卫生支出?

A:现在我们国内不同地区的筛查,可能病种不太一样。比如上海广州正在开展的大肠癌筛查项目,从我们现有的证据来看,这些项目都是有性价比的。

从卫生经济学评价的角度来看,每获得一个健康的质量调整寿命年,他付出的成本是比较低的。根据国际标准来看,我们远远低于一倍人均GDP,也就是说我们花的钱比较少;反之如果不做筛查,那么挽救一个健康的质量调整寿命年,我们要花更多的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具有性价比的一种方案。当然我们看到华常康肠癌防控惠民项目,基于新的技术在做的过程中,收益成本和收益比可以高达8,也就是说我们花1块钱可以获益8块钱这样直接的经济效益,我觉得这是巨大的,真的是有待于政府进一步去推广。

如何能够跟我们的医疗系统融合,把这样的筛查项目做得更好,是非常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的手段。

Q:在我们肿瘤的早筛早诊推进过程中,还有哪些困难或者说阻力?您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问题,认为它亟待解决?

A:的确,在我们实际运作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筛查病例,不论是基于社区、还是城市或者农村等等,其实筛查的过程中,患者人群的参与度还不够,这就需要我们去做更多的健康的宣传,依托健康中国的这些行动来做更好的支撑,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即便是筛查出来,其实患者去做进一步的确诊时,诊断依从性仍然不是很高,所以就需要我们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克服,提升诊断的依从性。当然更重要的是,如果筛查出来以后临床确诊,那么后边的治疗和康复体系的衔接也需要加强。这就需要整个服务、供给、整合的能力是连续的、系统的,使患者能够更容易或者是更好的去接受整体的服务供给方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我觉得一些省市比如上海大肠癌筛查项目,在整个验收过程中,它就考虑到连续性,通过一些医联体的整合手段,促进患者的治疗康复以及护理等等。

当然还有很多地区还未有效解决连续性的问题,使得筛查到治疗的过程是不连续的,治疗到康复、康复护理和随访也是不连续的,大大降低了筛查效果以及在人群中的接受度和对其获益的认知。所以我觉得以上这几个方面,在未来的肿瘤筛查过程中,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更多肿瘤防治资讯,请扫码下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关注“肿瘤”频道。)

\

(运营: 实习编辑:刘予欣)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