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丁钢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十大人物获得者
(健康时报记者乔靖芳)“这一份菜品的热量大概有多少卡?”“这道菜含多少脂肪,多少钠(盐)?”……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出现了不少“菜品成分党”,他们不仅会关注预包装食品包装上的食物成分表,也想了解自己所吃菜品的营养成分,以此来掌控自己的一日三餐。
很重要!食物成分数据是食物的基础信息
今年3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发布的《中国食物成分数据库发展90年》介绍,我国从历史上第一份“食物成分表”,仅有270种常用食物的宏量营养素、灰分及部分钙、铁的含量,到现在已有中国居民常消费的1300余条食物可在国家食物成分数据公众查询平台查阅,发展迅速。
90年来,为什么营养界要大力投入食物成分的研究?
“不管是对于专业人员在开展膳食调查和食品、营养方面的研究,还是对于普通大众选择菜品,食物成分数据都很重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解释,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它的营养物质能不能满足我们身体所需,都需要先通过食物的量,比如吃了多少白菜、多少肉,再查阅食物成分数据来计算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再与身体所需各类营养素的需要量进行比较,这样才能知道我们吃得是否合理。
食物成分数据作为描述食物营养特征的基础信息,是一个国家必需的公共卫生数据,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营养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需拓展!对餐饮食品进行营养标示很有必要
通常,我们只能在预包装食品包装上看到食物成分标识,但其实对餐饮食品进行营养标示也很有必要。
2020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餐饮食品营养标识指南》,鼓励各类餐饮服务经营者和单位食堂按照本指南对所有餐饮食品进行营养标识。
传统的餐饮菜品评价多停留在色、香、味、形、意这几个层面,往往忽视了营养层面的分析和评价。
而通过查看菜品的营养标签,消费者就能了解菜品的营养价值。“比如,BMI指数超标的人,在选择菜品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选择能量比较低的食物,管理自己的膳食。”丁钢强所长说,餐饮业应该通过平衡膳食原则进行菜品的营养搭配,供应适合各种人群的营养丰富的饭菜,标示菜品营养成分,帮助就餐者做出科学选择。
待完善!“3+N”的内容尽可能做好标注
“我曾看到过餐厅里的饭菜有标注油、盐、糖的含量,但标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很少,在菜品的营养成分标示方面还有待完善。”丁钢强所长分享。
《餐饮食品营养标识指南》强调:餐饮食品营养标识应当标示基本标示内容,鼓励标示可选择标示内容。基本标示内容包括能量、脂肪、钠含量和相当于钠的食盐量,1毫克(mg)钠相当于2.5毫克(mg)食盐。可选择标示内容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维生素及矿物质等。鼓励在标示能量和营养素含量的同时标示出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鼓励在菜单上声明“成年人每日能量需要量为2000kcal”和“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相当于钠摄入量不超过2000mg)”。
“希望餐饮企业能按照要求尽可能多标注,这样消费者在保证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更容易选到适合自己的菜品,比如糖尿病人选糖少的,减肥人群选热量低的,缺钙人群选钙含量比较高的菜品。”丁钢强所长总结,菜品营养标识的完善,有助于国民对食品的合理选择、提高公众营养健康水平,对于提高餐饮行业的营养意识也有一定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