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慢病 > 癌症 > 治疗信息 > 正文

“靶向+免疫” 肝癌转化治疗为长期“无瘤生存”带来可能

2020-09-17 21:42:25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本文作者:文天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主任、教授

我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肝癌整体的五年生存率仅为12.5%。随着肝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技术的进步,可切除性肝癌的整体5年生存率已提高到50%以上,早期肝癌甚至能提高到约70%。然而,我国可通过手术切除肝癌的病人仅占所有肝癌病人的20%-30%,多数患者在初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肝癌,肿瘤大,或者侵犯了周围血管,甚至发生了远端转移,因此都已错过了手术切除肝癌的机会。

近两年,在靶向和免疫创新治疗药物的推动下,原本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现在有望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主任文天夫教授介绍,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已在肝癌治疗各个阶段全面展现巨大的潜力,部分中、晚期患者经这些药物治疗,以及这些药物和TACE,放疗等局部治疗的联合治疗可获得肿瘤的缩小或降期,让原本不可切除的肝癌转化为可被手术切除。肝癌的转化治疗为长期的“无瘤生存”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强效缩瘤是转化的前提

肝癌转化治疗在国内已有30-40年的历史,但以往治疗手段缩小和控制肿瘤的效果有限。2008年国内首个治疗肝癌的创新靶向治疗药物索拉非尼进入临床应用,开启了肝癌靶向治疗;但因其缩瘤有效率不到10%,因此对于推动转化治疗的作用非常有限。

十年之后的2018年,第二代肝癌靶向药物仑伐替尼在国内获批,带来更强的缩瘤效果,治疗中国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客观有效率是索拉非尼的2.6倍;而其与免疫治疗药物帕博利珠单抗(国内俗称“K药”)的联合治疗方案(俗称“可乐方案”)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可以让近50%患者的肿瘤得到显著的缩小。

文天夫教授认为,强效缩瘤是转化治疗的基础。“系统治疗药物有点像是巡航导弹,可锁定并‘轰炸’肿瘤的‘基地组织’;“轰炸”力度越大,就越有可能削弱甚至消灭肿瘤的‘有生力量’,为后续的外科‘特种兵’进场实施‘斩首’行动扫除障碍,铺平道路”,文天夫教授这样比喻。

今年,在全球最大、最顶级的肿瘤治疗领域的学术会议,美国肿瘤学年会(ASCO)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治疗团队公布了该院开展的一项仑伐替尼联合免疫治疗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参与该研究的60例不可手术或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在接受仑伐替尼联合免疫药物治疗后,11例(18.3%)患者转化为可手术,9名患者接受了肝切除术。

五年生存可提高 肝癌转化刚起航

肝癌有很强的异质性,即不同患者的肝癌不同,处于肝脏不同部位的肿瘤也可表现出对于治疗方案的不同应答,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肝癌也有不同的生物学表现。

“所以,采用转化治疗的方案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文天夫教授强调,“而且,当前转化治疗还面临亟待回答的一些关键问题,比如不同的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方案各自适用哪些人群, 哪类方案更安全,转化方案是否会影响手术成功率,或增加术后并发症等问题。"

未来,随着医生更熟练掌握创新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随着更多创新的转化治疗方案的涌现,转化治疗的有效率会得到进一步提高,让更多的中、晚期肝癌获得手术的机会,这必定有助于提升我国肝癌的五年生存率。

提升肝癌的手术切除率的另外一个关键是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癌。"患者不要等到肝癌发展到了中、晚期再来看病”。文天夫教授指出,病毒性肝炎是肝癌的高危因素,我国八成肝癌患者患有乙肝或丙肝,因此,坚持乙肝抗病毒治疗,定期随访并检测预测肝癌发生的指标是早期发现肝癌的关键,是早期手术切除的关键,是提升我国肝癌五年生存率的关键。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