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慢病 > 癌症 > 治疗信息 > 正文

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吴一龙教授:肺癌治疗要为患者量身定做

2020-09-15 15:50:06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目前肺癌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生存质量,以及医保或其他补偿机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量身定做。

早筛早诊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点,多学科团队诊疗(MDT)模式是肿瘤治疗的未来趋势,同时还需要提高药物可及性。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吴一龙教授近日在2020中国肺癌防治高峰论坛上指出,提高生存率应为患者找到最合适的诊疗方案,而不是价格最低的。

目前肺癌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生存质量,以及医保或其他补偿机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量身定做。吴一龙教授以靶向治疗为例,从EGFR-TKI吉非替尼开启肺癌精准治疗序幕之后,EGFR、ALK等靶向药物更新迭代,已从第一代发展到了第三代。在谈到更优治疗方案的探索时,吴教授以三代EGFR-TKI靶向药奥希替尼为例,研究证实一线使用奥希替尼可以显著延长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达到38.6个月,超过3年。

面对靶向药物不断“进阶”,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如何做选择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燕教授表示:“创新靶向药越来越多,遵循循证医学,三代靶向药与一代靶向药相比,生存获益更好。从总体来说,更好的创新药应从更早期开始用,而就患者个体而言,药物选择应全面考虑药物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吴教授还提到肺癌靶向治疗研究从常见靶点扩散覆盖至罕见靶点,不止是针对EGFR、ALK等靶点的创新药物百花齐放,很多研究在探索少数群体罕见突变型肺癌的靶向治疗方案,如MET、RET、HER2等罕见靶点突变,为这部分患者带来治疗希望。肺癌免疫疗法的兴起和陆续获批也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获益,不仅为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长期获益,特别是免疫维持治疗给III期不可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治愈希望,而且免疫治疗也打破了小细胞肺癌治疗20年的沉寂。

为了推动创新药物可及性,充分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自2016年起我国相继进行了省医保目录、国家医保目录以及基药目录的更新,药物审批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让人民群众用得起创新药,能尽早用上优质药,将治疗关口前移,切实解决患者需求,进而提高肺癌整体5年生存率。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主任顾雪非指出,进一步改善新药可及性,一方面要完善医保筹资增长机制,另一方面通过目录动态调整剔除疗效不明确的药物,开展支付方式改革减少不合理资源消耗。此外,也可以积极探索财务分担协议、按疗效付费等新药创新支付方式。

此外,肺癌作为一种复杂性疾病,依靠传统单一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远远不够,应将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慢病管理于一体的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在全国多个地区落地。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副主任李霓研究员就表示,国家癌症中心组织开展的我国多中心人群为基础的肺癌筛查项目证实:筛查与早诊早治可有效提高我国肺癌检出的早期占比,进而提高生存,降低死亡。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企业事务及市场准入部负责人黄彬则透露,正在积极探索肺癌全病程慢病化管理,依托各省市学会、协会、医疗机构和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建设,并积极开展肺癌筛查防治公益行动项目,推动肺癌五年生存率的提升。

(运营:韦川南)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