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手足口病防控征文活动启动仪式 > 正文

胡冰:手足口病易误诊,辨别记住“三个四”

2020-05-16 21:06:11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保护易感人群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尤其对于 6个月-3岁的孩子来讲,要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此外还要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净水、加强锻炼、开窗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场所。“胡冰提醒。

“4-7月份是手足口病高发期,临床上手足口病容易与疱疹性咽峡炎混淆,手足口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引发脑膜炎、爆发性心肌炎等严重后果,家长应掌握辨别小技巧初步判断是否得了手足口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5月15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2020首届《知足常乐 “依”路平安》手足口病防控征文暨防控卫士评选活动启动。

长期从事小儿感染性疾病诊治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胡冰,在线解读手足口病早期发现与辨别。

\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胡冰

手足口病每年发病数百万例

1岁左右最高发

胡冰介绍,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病与多发病,并且与季节密切相关,从2015年—2019年在中国来讲手足口病发病例数来看,最近5年内发病比例达到了相对于平稳的状态,但每年的发病人数仍能够达到数百万例。从季节来讲,从每年4月份开始,开春过后慢慢病例数就是明显的上升,在每年6、7月份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眼下正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什么样年龄段的宝宝更容易得手足口病?“数据显示,年龄段3岁以内是好发的年龄段,尤其1岁左右的孩子是所有手足口病最高发的年龄段,所以我们对这些易感人群,尤其是婴幼儿要进行更好的防护,避免孩子出现更严重的疾病。”胡冰提醒。

手足口病可引发多种严重疾病

辨别“三个四”,揪出手足口

胡冰表示,手足口病是由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手足口病,临床上最常见的还是以EV-A71型病毒及柯萨奇病毒为主导致的,并且EV-A71病毒也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的主要病原。

重症手足口病可能会引发脑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以及暴发性心肌炎、个别病例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会很快,有一部分孩子可能会导致死亡。

胡冰强调,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在病原上有重叠,临床上有时很像,从表现上来看,可能出现发热、咽痛及口腔和咽颊部的疱疹,当手足口病表现为单一的口腔疱疹时,临床上很容易误诊为疱疹性咽颊炎。

如何与疱疹性咽颊炎进行区分呢?胡冰介绍,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口腔咽颊部疱疹,少数病例会出现高热惊厥、脑炎等病发症,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在4~6天,偶尔延至两周。

手足口病早期像感冒,起病急,发热,一般为38摄氏度左右,可有咳嗽、流涕、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表现,同时或1-2日后手掌或脚掌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有时也会出现在臀部和膝盖处。

区别手足口病引发的皮疹可记住“三个四”。“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这“三个四”是疾病皮疹的特点,也是家长早期发现疾病信号。

危重型手足口病要警惕

胡冰介绍,手足口病危重症多见于3岁以下,在病程5天之内容易出现急性加重,危重症的病例,在神经系统可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呕吐甚至昏迷,可有肢体抖动、眼球震颤、惊厥等,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粗、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咳嗽等,循环系统则表现为面色苍灰、四肢发凉。当孩子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临床上可通过病毒核酸检测进行确诊,临床分为手足口出疹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心扉功能衰竭期,恢复期。

手足口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分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颊炎,个别无皮疹,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如果在疾病的过程中出现精神反应差,易惊、肢体抖动等等已经是到了神经系统受累期了,一定要让孩子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生化、脑脊液检测、头颅影像检查等,如果这个过程治疗及时,恢复满意,可以有良好预后。如果一旦进入心肺功能衰竭前期或者心肺功能衰竭期,就说明孩子病情更加危重了,就可能会对孩子以后产生影响。

胡冰表示,目前对于肠道病毒没有特效治疗方式,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保证饮食清淡。对于重症病例应及时就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尤其对于 6个月-3岁的孩子来讲,要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此外还要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净水、加强锻炼、开窗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场所。”胡冰提醒。

\

(运营:石梦竹)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