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端备用 > 正文

以完全治愈为目标 浙大儿院建儿童急性白血病规范化综合治疗体系

2020-07-08 13:23:32来源:每日商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殖性疾病,是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据统计,每十万个儿童中,就有三到四个是白血病患儿。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血液肿瘤中心,建立起了儿童急性白血病规范化综合治疗体系,所有医务人员都奔着同一个目标去——让孩子完全治愈。

在浙大儿院血液科病房,记者遇见了大宝(化名)和他的妈妈。大宝今年8岁了,大大的眼睛、略微黝黑的皮肤,留着精神的小平头,要不是戴着口罩,他看起来和正常的一年级小男孩一样。经过和他妈妈的交流得知,大宝是名白血病患儿。

2017年,大宝被确诊为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家长带着他从江苏一路赶来杭州看病。“一听到孩子得了白血病,我瞬间感觉天都塌了!”大宝的妈妈回忆道,来到浙大儿院了解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患儿家长交流治病心得,她的心态慢慢放松。更重要的是,通过规范化综合治疗,他惊喜地发现孩子的白血病细胞越来越少,身体在一天天变好。

终于有一天,医生通知大宝可以出院了,接下来半年一次来住院复查就好。回到家乡,他和普通孩子一样读书上学,现在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而这一次,也是大宝最后一次要住院复查、治疗,血液科宋华主任医师表示,此后他只需去门诊复查,完全治愈的可能性很高。

在浙大儿院血液科成立45周年病友会上,一批曾经的白血病患儿集体现身,有的送来了考入浙江大学的喜报;有的已就读音乐学院,参与声乐比赛获奖无数;还有的通过努力实现了创业梦想……他们都已停药十多年,是白血病的完全治愈者,展现出健康向上的身心状态。还有更多的治愈者,会常回医院、回病房看看,鼓励如今住在这里的坚强小患者。

这一切的发生,离不开浙大儿院的规范化综合治疗。2018年,《儿童急性白血病规范化综合治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结果》获当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血液肿瘤中心主任汤永民主任医师为带头人的课题组,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监测微小残留病(MRD),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综合诊治措施一部分。经过长达15 年的系统研究,成功建立了以多色流式细胞仪(FCM)实时监测儿童急性白血病MRD水平,并根据MRD 水平快速评估病人危险度,及时调整化疗强度进行分层治疗,提高了疗效,降低了毒副作用和治疗成本。

“什么是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打个简单的比方,割韭菜时我们一刀过去,看上去韭菜都没了,但其实它的根还在土里,过些日子韭菜又会长出来。而这个‘韭菜根’就相当于微小残留病,不除掉‘根’,白血病细胞又会生长出来。”汤永民主任解释道,“一般检测手段,测不到微小残留病水平,而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就能进行实时监测,进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今,这一研究成果已全面应用于急性白血病患儿。

据了解,在浙大儿院,白血病总体5年无事件生存率约为87%,已达到国际水准。汤永民主任指出:“白血病并不可怕,我们的目标是完全治愈,让孩子迎接健康又充满期待的未来。”

本文来源:每日商报2019-12-17 《以完全治愈为目标 浙大儿院建立儿童急性白血病规范化综合治疗体系》;文:王然 祝姚玲;编辑: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