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端备用 > 正文

偏执狂”有四种表现 遭遇莫与其讲理

2020-07-08 11:00:54来源:广州日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天天有人说“我爱你”,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若两情相悦,这或许是一种极致的幸福。但如果,这只是一场自以为是的爱情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专家指出,无视对方的拒绝,深陷自己的逻辑,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偏执狂”。患者大多表现为特别执拗,思考问题的方式以自我为中心,容易钻牛角尖,“一根筋”,行为方式容易走极端。在职场和情场上遭遇“偏执狂”,需冷静应对,否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典型案例:听不懂拒绝

在一次熟龄未婚青年联谊会上,广州女白领晓丽(化名)和某公司财务经理陈生(化名)相识。由于两人是老乡,出于礼貌,晓丽和陈生交换了联系方式。第二天,陈生便发动了狂热的爱情攻势,隔三差五送花到晓丽的公司不说,每天电话、QQ和微信轮番问候。全方位的爱情轰炸让本就无意的晓丽避犹不及,她向陈生表明了态度,拒绝了对方。

没想到,陈生却自以为是地认为,晓丽是“在考验爱人的忠贞”。愈挫愈勇的他继续送花,每天说“我爱你”,手机不接就打晓丽的座机,座机不接就打到公司前台。晓丽曾在朋友圈拉黑他,但过了几天,他又顽强地“钻”进她的微信群。他不仅打听到晓丽的住址,每天刻意在路上制造偶遇,还想方设法找到晓丽的同学,执拗地诉说“两人真挚的爱情”,试图通过迂回包抄的方式,渗透进她的生活。

晓丽换了QQ,换了手机号码,最终被迫换了工作,到外地躲了半年。“他为什么听不懂别人的拒绝呢?”晓丽一想起这场 “桃花劫”就觉得心惊肉跳。

四类表现 都属“妄想”

“无视对方的拒绝,沉浸在自以为是的爱情里,怎么也叫不醒,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属于偏执狂。偏执狂的病程发展缓慢,以持久存在、不可动摇和系统化的妄想为突出症状,思维保持逻辑和条理。妄想内容常为被害、夸大、嫉妒、疑病等。”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陶炯副主任医师指出,根据临床表现,偏执狂可分为四种类型:

色情狂:坚信某一异性对自己充满爱慕之情,将对方的只言片语、表情动作,解读为在对自己表达爱慕。即使被对方反复拒绝,也认为是在“接受爱的考验”,因而穷追不舍,死缠烂打。

嫉妒狂:坚信伴侣或配偶对自己不忠,为揪出“第三者”,常会跟踪、监视配偶,或偷看配偶的日常物品、通话记录、短信等方式,甚至限制配偶的日常活动,不允许配偶与异性正常交流。

诉讼狂:认为受到别人的迫害,权利受到别人的侵犯,为“维护自身权益”,会反复地进行诉讼。

夸大狂:自认为才华横溢、了不起,爱自我吹嘘,“满嘴跑火车”,有时会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遭遇偏执狂 冷处理是上策

和偏执狂的人有了过节,甚至被盯上,该如何自保?

心理专家支招说,首先,不要与偏执狂“针尖对麦芒”,也不要试图对其摆事实、讲道理。“偏执狂沉浸在自己的逻辑中,听不进与自己相悖的观点。当偏执狂受到批评反驳时,往往会情绪激动,甚至出现偏激的行为。”

郑俩荣建议,冷处理、“躲”为上策,要避免和偏执狂发生正面冲突。

职场中遇到表现出攻击行为的偏执者,可寻求其他人的帮助,例如向上级反映。可能的话,不要与其合作,暂时脱离接触。如患者的行为危及自身安全,也可以寻求法律的帮助。

对于有嫉妒妄想的配偶,可以请对方信任的长辈、家人出面干预,将其带到医院心理科就诊。如果对方有威胁行为,立即报警。

对于有钟情妄想的偏执狂,除了像晓丽那样脱离接触之外,患者家属应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例如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对于有夸大妄想的偏执狂,对其言论可采取不置评的应对方式。

聪明与否都可能掉进偏执的“坑”

接触过偏执者的人们,常常困惑于对方“不能理解基本的人情世故”。

实际上,偏执的成因与智商的高低无关,聪明与否均有可能掉进“偏执”的坑里。“偏执狂的妄想的指向是固定的,很多病人以某一个症状为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郑俩荣主治医师指出,例如有的以钟情妄想为主的偏执狂患者,除了一根筋地认为“对方爱我”之外,在工作、正常社交等方面很可能表现正常,除非引发严重后果,一般难以得到及时、准确地鉴别。

医学界倾向于认为,偏执狂的成因可能与遗传、个性特点以及神经递质的失衡有关。“偏执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不算高,但处理起来很棘手。”郑俩荣说,若偏执狂的妄想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的时间,妄想的指向局限在某一方面,且没有幻觉,则需高度注意“偏执狂”的可能。如果存在幻觉,则可能属于偏执性精神病等其他精神疾病。

对偏执狂的医学干预多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抗精神药物,有助于消除或减轻病人的妄想,令失衡的神经递质恢复平衡。心理治疗也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郑俩荣坦言,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中,偏执狂属于治疗效果比较差的病种。“病人除了相对固定的妄想,其他方面的表现是正常的。病人往往自认为正常,很少主动来治疗。”郑俩荣说,即使有些病人被家人带来看病,也表现得非常抗拒,服药不规律,因而疗效较差。

小贴士

不希望孩子“一根筋”?从家庭教育做起

精神心理疾病的激化,或多或少与成长期的经历有关。如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根筋”,不妨从家庭教育做起。例如,在夫妻不和谐、彼此互相猜疑的家庭中长大,孩子会变得较为敏感,容易产生对周围人的不信任感。

郑俩荣建议,对孩子心理最好的呵护就是让孩子生活在爱和自由的环境里,用宽容之心对待孩子,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些大人为释放压力,经常在家里讲职场是非和家族恩怨,这是人之常情,但千万要注意避开孩子。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2017-05-31《偏执狂”有四种表现 遭遇莫与其讲理》;文:任珊珊 、江澜、查冠琳;编辑: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