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全国精准营养大会 > 正文

调整膳食结构,精准评估营养,可有效降低慢病发病率

2020-12-29 09:59:48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各个层面中发生最大变化是膳食营养。”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控中心食品营养健康研究所所长丁钢强出席“2020全国精准营养大会”时详细介绍了我国居民营养膳食特征和最新数据及其对心血管病等慢病的主要影响。他表示,缺乏针对性营养干预策略和个性化干预技术是我国新时期主要营养问题,接下来卫生疾控部门将开展相关研究,改善慢性病高发现状。

\

高血压发病从7%到27%, 高钠、高油、多肉膳食结构是主因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饮食特征从果腹充饥向享受美食的转变,可以说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生最大变化的方面。

丁钢强首先介绍了中国疾控中心1982~2015年约每十年针对2~30万居民所做膳食结构的相关研究数据,食物摄入结构方面,谷薯类主食摄入量持续下降,其中粗杂粮、薯类下降最多;果蔬类摄入量从1982年的每天316.1克降至265.9克,远低于膳食指南推荐值;动物性食物摄入量从60克升至160克,猪肉为主,奶制品不高,水产品不够;食用油摄入量从18.2克猛增至43.2克。

“不难看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呈现主食摄入下降,油、肉类上升,蔬果类不足的特征。这不是个好现象”丁钢强说。

《柳叶刀》杂志去年发表有关“全球195个国家不良饮食造成的疾病负担”的文章分析了15种饮食元素对健康的影响,其中谷物、果蔬、Ω3脂肪酸等元素太少,是导致慢病高发并严重影响健康,甚至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丁钢强团队与哈佛大学团队联手做的“中国人因不良饮食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1982-2012)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钠、红肉、加工肉、精制谷物、含糖饮料太多,单不饱和脂肪酸、低脂乳制品、坚果类、全谷物、蔬菜、Ω-3脂肪酸、水果太少是造成中国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因。不仅是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生也同样受到影响。

1979~2018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从约7%上升至27.5%;糖尿病患病率从约0.6%上升到11.9%。“生活方式,尤其是膳食结构的变化是造成急速上升状况的主因。”丁钢强说。

以食品营养人才建设为支撑, 加强营养精准评估与干预研究与实践

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与慢病发病率密切相关。目前,心血管病和肿瘤在我国居民前5位死因中分列第一、二位,如果能通过膳食营养结构及精准干预措施研究和实施把这两大原因往下降一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还会延长。

丁钢强指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创新,增强食物的供给和安全性,同时加强战略性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尤其是怎样精准评估每个人的代谢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干预。

目前,丁钢强和团队正在针对我国新时期主要营养问题——缺乏针对性的营养干预策略和个性化干预技术,推进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膳食营养评估与干预技术研究”。

项目以“营养精准评估与需求——膳食模式与健康——营养干预技术与策略”为主线,包括建立膳食数据精准采集和营养评估技术;中国人群重要营养素需要量研究;研究差异化地域膳食模式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特定生理阶段营养健康食品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中国主要营养问题的干预策略及个性化营养干预关键技术研究等五大课题。

他表示,未来,希望在食品营养与健康研究领域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战略,促进食物与营养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包括:

1.加强在动植物等食物资源利用、优质高产作物技术、食物科技与新资源食物研发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2.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引进海外优秀高层次科技人才,继续支持实施杰出人才工程和科技创新人才战略。

3.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营养与健康科技人才队伍,增强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能力。

据悉,12月27日举办的“2020全国精准营养大会”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精准营养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指导,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等协办。(李娟)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