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老人更愿居家养老

2020-11-06 02:02:30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现如今,不少老人宁愿过空巢、独居的生活,即便是体弱多病,生活不便,面临许多不确定的风险,也不愿离家养老。其实,这与老人特有的心理有关。
心与“家”难以割舍  住了一辈子的家是自己生活与经历的体现,会有深厚的感情。离开家去养老,会让老人自觉对事物乃至人生失去控制,情感没有寄托。
“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  传统观念认为,子女照顾老人天经地义。居家养老,子女孝顺,老人会感到欣慰和自豪,因为自己的付出有回报,不至于产生“被遗弃”的悲伤情绪。并且,别人总不如子女照顾那么自然,顾忌也会比较多。
符合老人某些心理需求  居家养老,熟悉的环境能帮助其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亲朋好友也能使老人精神愉悦,这些都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住在养老院的老人如果平时难与亲人见面,心里易产生一种被家人冷落的孤独感和忧伤感。
但是,居家养老也有弊端,尤其对于高龄丧偶、体弱多病的老人,由于子女长期忙于工作而得不到关怀,往往会产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抑郁情绪。
所以,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列举刘老伯一天的生活,或许能给居家养老的老人一些启发。
刘老伯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洗漱完毕后例行外出锻炼。吃完早饭,拎着菜篮约几个邻居去菜市场买菜,回来后与周围人拉家常,比如哪里的菜便宜、在路上的所见所闻。中午吃完饭,午休1小时。下午或去老年活动中心下棋,或参加社区义务活动。晚饭后,遛狗散步。晚上10点钟,准时上床睡觉。
其中,晨起锻炼一方面能增强体质,另一方面能改善情绪,为接下来一天的生活注满活力。买菜、拉家常是老人扩大交际圈的有效手段。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如果不能主动走出家门去交朋友,交际圈会越来越狭窄,从而加重孤独感。
早起是不少老人的习惯,而午睡和夜晚早睡是保证充足睡眠所必需的,这有助于缓解大脑疲劳,稳定情绪。下午参加社区活动,能够让自己找回价值感,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养宠物的意义在于子女不能经常回家时,有一个精神寄托。因为相比于人,宠物更温顺、更容易无条件接纳主人的行为,从而缓解老人焦虑抑郁情绪。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