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高龄老人无人倾诉

2020-11-03 14:25:11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自从老伴儿“走”后,82岁的老张彻底“失语”了。上个月一个周末下午,老张在广场上跟人下棋,到家唤老伴名字没人答应,进屋发现还在睡觉,再近一瞅,才发现老伴已经“走”了。
子女都在在国外,一周一次电话都稀罕,老伴儿走了,“没人说话”这事本身,成了老张更大的“心事”。
当高龄老人有心理需求时,跟谁倾诉?
3.9%的高龄老人
“失语”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社会学系副院长丁志宏通过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分析发现,90.2%的高龄老人跟家庭倾诉,社会渠道上,选择向保姆倾诉的老人越来越多。值得注意的是,3.9%的高龄老人无人倾诉。
由于这部分高龄老人面临丧偶和空巢的双重困境,不仅缺少与家人沟通的机会,闭塞环境又让其无法向社会求助,导致老人处于“失语”状态。丁志宏教授指出,如果老人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孤独、苦闷、寂寞心理,加速生理、心理衰老,甚至诱发抑郁症、老年痴呆和其他精神、心理疾病,严重还可能采取极端方式。高龄老人社会参与更少,精神需求更多、更高。
60岁以上子女
更能理解高龄父母
根据调查,90.2%的高龄老人选择跟家庭倾诉,主要倾诉对象是子女,其次是配偶,在社会渠道的倾诉对象中,相比于10年前,老人跟保姆的倾诉比例明显增高,从0.5%增长到1.1%。
“当一个人80多岁时,子女一般在60岁左右,当一个人到60岁的时更能理解老人的需求,也会花更多时间陪伴父母。”丁志宏认为,相比各方面机能更好的低龄老人,高龄老人依赖性更强,子女是高龄老人首位依赖对象,子女所处的年龄段也是即将退休或已退休阶段,因而对于高龄父母心理需求更能感同身受。
社区“适老化”
积极帮扶
为什么老人选择倾诉的对象首选家庭而不是社会?丁志宏教授认为,目前社区提供的服务与老年人所需求的服务存在结构上的错位。也就是说,社区提供的服务是老年人不想要的。
丁志宏教授建议,社区要在满足高龄老人精神需求上大有所为,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在高龄老人之间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互相沟通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于生活自理的高龄老人,可举办太极拳、书画比赛、下棋比赛、讲座等;对于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可发展一些室内休闲活动,比如上网、剪纸、写作、拼图、编织、收藏等。开通心理热线,把建立年龄友好型社会落到实处,建立适老化家庭和适老化社区。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