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解决孩子夜里小毛病

2020-07-24 19:54:32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白天带娃腰酸背痛,盼着他们睡着了好好休息一下。没想到,熊孩子夜里也一刻不消停。
磨牙检查是否出现了龋齿
妈妈最近总听到宝宝睡觉磨牙,
咯咯作响,怀疑是肚子里有蛔虫。
北京华信医院口腔科主任王隽: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磨牙肯定是肚里有寄生虫,于是就买驱虫药给孩子吃,其实小孩夜间磨牙并不一定是肚里有寄生虫闹的,不宜盲目吃驱虫药,任何一种驱虫药都有一定毒性,易对小儿肝肾功能及神经系统产生损害,所以两岁以下小孩一般都禁止使用。
临床发现,很多孩子磨牙是因为牙齿发育不好,常吃甜食等导致牙齿参差不齐,牙尖过高、咬面不平等,引起的咬合障碍,为达到咬合平衡,就会出现夜间磨牙,临床上叫做人体自纠性磨牙。不过,换牙期的小孩,即6~14岁期间出现夜间磨牙,当属正常,不用干预。因为这段时期咬合关系紊乱,相应的咀嚼肌运动功能会失调发生痉挛和收缩,所以会导致夜间磨牙。
打呼噜去耳鼻喉科做一下排查爸爸打呼噜,孩子也跟着打,
妈妈调侃:没想到打呼噜也传染。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冯旭:孩子鼾声阵阵,家长可别把这当成是睡得香,最好带孩子去耳鼻喉科做一下排查。
一般来说,儿童打鼾多为上呼吸道堵塞引起,鼻腔疾病(如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等)、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这三类疾病会影响孩子的正常通气功能,患儿会鼻塞、呼吸不畅、张口呼吸,睡觉打呼噜,有时甚至一下子上不来气,出现频繁憋气。如果儿童腺样体轻度肥大,可先行药物保守治疗,如果打呼噜、鼻塞能减轻,则可暂不手术,密切观察,10岁以后腺样体可能会萎缩。但如果腺样体中重度肥大,且已经引起儿童严重打呼噜、鼻塞、张口呼吸、憋气等现象,则需要行手术切除。
腹泻
少吃药先贴敷吃冷饮后,大便次数增多,
有时还会面色发白。
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郑军:可以用丁香、吴茱萸、肉桂各等份,研成粉末,再取适量姜汁调敷成蚕豆大小的膏状药团,放在贴敷专用贴剂上再贴到肚脐上即可。
第一次贴时最好能在中午贴上,第二天中午11时左右取下,下午3时前贴上,因为11时~3时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间,人体抵抗力强,取下也不易腹泻,间隔的时间可缓解宝宝娇嫩的皮肤持续受胶布刺激,一般贴三次后即可见效。小儿贴敷,一般贴2~4小时,每日一次。除脐贴外,还可以经医生辨证论治后,选择脾胃俞穴与肾俞穴进行贴敷。
也可以到药店买些山药、芡实粉碎,取20~30克,和温水调入锅内,边煮边用勺子搅拌,煮2~3沸,加适量姜糖或白糖饮用,一日两次,可起到健脾肾调脾胃促消化的作用。
尿床睡前2~3小时限制喝水昨天尿的被子还没干,今天又尿了,
有时候就想揍他。    北京儿童医院肾病专业主任医师刘小梅:首先家长要明确尿床不能怪孩子。我们通过对尿床孩子的家庭情况的了解发现一个常见现象,多数尿床孩子有从小生活不规律、睡觉过晚,睡前喝水喝奶、用纸尿裤时间过长等情况。
面对尿床的孩子,家长要给他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帮他树立信心,还要做好榜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早睡早起、昼夜分明的生物节律,培养饮食排尿排便行为规范。让孩子白天多喝水、多运动、定时进餐,晚上晚餐宜早,保持睡前2~3小时限制喝水进食。晚间安静,避免兴奋和剧烈运动,睡前把尿排空再上床。待规律作息后,可以在摸清夜间孩子排尿规律后,设定定时闹钟在夜间膀胱胀满时唤醒孩子,去厕所排尿。
夜啼给孩子捏捏脊
夜里常无缘无故地哭个不停,
妈妈要一直抱在怀里才行。
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郑军:年龄较小的小婴儿入夜睡眠常会啼哭,严重时甚至会通宵达旦的哭闹。
婴儿晚上夜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睡前过度兴奋或紧张、生活环境变化,如出门、睡不定时、搬新屋、来陌生人,生病后或者睡眠条件不好引起不适等等,也可能是缺钙的表现。但是如果单凭夜哭一项就确定孩子缺钙,那就太片面了。
一般如果孩子夜哭的同时还伴有出牙晚、前囟门闭合延迟、方颅、肋骨外翻等现象才考虑孩子是否缺钙,这时需要到正规医院就医。
在临床上常用冯氏捏积疗法为这种小儿进行治疗,如果症状较轻,家长也可以按该方法自己为孩子捏一捏。如果小儿有厌食的症状,也可以用此方法进行调理。
出汗多一般自己能恢复很多家长看到宝宝睡觉时满头大汗,
就非常担心,怀疑是缺钙缺锌。
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郑军:小儿夜间出汗,醒来后出汗停止,中医称为“盗汗”,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出虚汗”。
如果孩子在睡眠初期,头部微微汗出,是正常生理现象,家长不必担忧。家长可等孩子熟睡后适当减去孩子身上的盖被。发现出汗较多时,可用柔软的毛巾将头发、面部、身上的汗液拭干,并帮孩子侧翻身,防止身下存汗。别让流风直吹孩子身体。
但是如果发现孩子出汗较很多,经常满头大汗,浸透衣服时,就是病态,需要进行治疗了。
临床需要进行相关检查,除外某些疾病。同时父母可带孩子进行适当的活动,锻炼身体机能,也是对改善出汗等症状大有益处的。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