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报检索 > 电子报 > 正文

成为高考状元以后

2020-07-14 22:20:30来源: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成为高考状元,一半是我妈的功劳”
我妈是家庭妇女,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她把剩下的人生都托付给了我,因此尤其严格。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初二期末我退步了,只考了年级18名,于是那个寒假她每天凌晨6点喊我起来学习。
我不想起,她哭着骂:你这个德行还考什么高中?你已经废了!接着一天没和我说话。我不明白。年级有快一千人在我后面,他们也都废了吗?
考上高中后就更严了,每个假期我都被她盯着。发小约我出去玩。我妈本来同意了。但等我兴冲冲换衣服换鞋时,她突然很凝重地看着我: “你说,见她能让咱上好大学吗?”那天我没能出家门。整个高中的假期,我都没出门过。
高中有社团,我报了国际象棋社。第一次上课和两个人下我全都赢了。我很开心地告诉我妈,没想到她大骂:你心思还在学习上吗?你还想高考吗?我说年级第一也去了。她反问我:那你是年级第一吗?
后来,高考我考了全省提档分第一名,我解放了,我赢了。好像在海水底下潜伏了很久,终于能探出头来呼气了。觉得人生前18年的全部努力都得到了回报。
我放弃了向往了多年的文史哲选了光华,理由很简单:家里人都觉得念商科有前途,我不愿跟家人冲突。但最好的地方在于,我想我妈再也不会对我不满意了。聚会上每个家长都在向她提问:“你是怎么把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的?”出人意料的是,我妈突然云淡风轻:“其实也没花太大心思,都是她自己学的。”
我那时的状态恰如励志电影的主角,迎来寒窗苦读的美满结局。却突然被人拦住问:你接下来有什么计划?我哪知道!
我后来才意识到,高中最大的谎言就是:“等你考上大学,你就可以随便玩了。”努力是不会让人以后不用再努力的,它只会把人带去一个更加需要努力的地方。而知道“成功”之后如何活下去的人,很有可能比知道如何成功的人还要少。
在北大遭受的第一个打击就是:考试成功的人太多了。光华的状元浓度高得吓人。比起他们来,我就是个土鳖学霸。
不是说牺牲年少的快乐,就能换来考上好大学的幸福吗?为什么别人看起来并没有像我一样牺牲那么多?为什么他们的青春还挺多彩的?看课外书不会被没收,做喜欢的事不会被问“有什么用”,但今天还和我来到了一样的地方?成绩不是他们唯一可以炫耀的东西。
我之前相信的一些东西,开始被颠覆了。难道之前的苦,白吃了吗?
“我突然发现我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
我之前努力多少因为相信“考好了就会快乐”这种话。真考好了,却发现好像也没什么意思。
我觉得自己已经学够了,开始抗拒学习。我不喜欢商科,更融入不了环境。成绩糟糕是自然的。
我逃课躲起来,没完没了地看课外书。第一本小说是《月亮和六便士》。我幻想自己如同斯特里格兰特,在将来放弃证券工作,找到一生热情所在,为之痴狂为之着迷。
但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我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该干什么。北大有很多人早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
有些人哪怕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也会先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给换方向打下基础。而我不知道我在干嘛,更不知道想干嘛。我那时候看他们,就像一个发高烧的人看着体育场上的人挥洒汗水。我不想做,我做不到,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在做,也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意思。
时间久了,我便麻痹自己一切感官,原地停下不再前进了。
“你为什么不来看病?这是抑郁症。”
我开始觉得自己是个垃圾,我妈的开心也没能持续多久。成绩单上两百多个人,我差一点两百名。我坐火车回家,进家后迎来一顿臭骂。最后她说:“你配不上北大。”
后来我总梦见退学重新高考,还发誓绝不上北大了。反正我也配不上。我觉得自己在一口深井里,水位越来越高。其他人都在井口欢声笑语,但没人能看到我。我必须求助,但又不想让别人发现。慢慢的,我开始逃避社交了。很快大三了。那是最容易焦虑的时候。
以我当时的专业知识储备,找不到什么像样工作,保研保不了,想出国念书,发现成绩差,可能哪都去不了。那种崩溃像洪水一样,一下把我淹没了。我每天睁眼捱到凌晨四点,怎么也睡不着,莫名其妙就会开始哭。
后来我去看了心理医生,说自己是个垃圾,不配活着。医生问我多久了?我说很久很久了。她问我,你为什么不来看病?这是抑郁症。
“真正困住我的是自以为的孤独”
我吃了一年的药,接受了半年的心理咨询。妈妈给我打了电话,语气柔和了下来。她说,回来吧,妈妈给你做好吃的。至少在那一刻,我想我们互相谅解了对方。
我比同龄人晚了一年才毕业。毕业典礼那天,学院请来了物美的董事长张文中先生。他曾在事业巅峰期遭遇冤案入狱,且十多年才等来无罪判决。
他对我们说:“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但同时,一切也都会过去。”
18岁时,我不知道抑郁症是什么。但如果我早点鼓起勇气面对现实,也许会好走很多。真正困住我的,是自以为的孤独,和耻于求助。
我兜了一个很大的圈子,在23岁时才终于明白: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没有任何人能够百分之百地理解另一个人。但如果你找到一个人能理解你20%,另一个人理解你30%,又一个人能理解你50%,那么你就获得了100%的理解,你的生活就会愉快一点点。人永远都不是一座孤岛。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