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回乡聚会,朋友转来一条“段子”——“妈妈生,姥姥养,姥爷拎包菜市场,爸爸回家就上网,爷爷奶奶来观赏”。听后大家忍俊不禁,觉得这个段子逼真地反映了当前三代人“共生”关系的现状。
隔代育儿好不好?对老一代人来说,利大于弊,但从对第三代人成长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是弊大于利。
首先,是娇宠、过度保护和限制自由探索。因为是“含饴弄孙”,能使自己和孩子都快乐是重要的标准,为了让孩子能“听话”、“乖”,不少祖父母会无原则地迁就孩子的要求,例如:给孩子过多的食物、放任孩子的不良习惯等,不舍得让孙子劳动、不舍得让孙子吃苦、不舍得让孙子遵守规则等等,最终造成后代的心理素质不良乃至行为乖张。
其次,养育模式差异。老一代人会更关注孩子“吃饱”的问题,唯恐孙子孙女挨饿;年轻的父母们认为孩子运动多一些有利于孩子体质改善,但有的祖父母因自身体力下降,会“推己及人”地认为,孩子们的运动增加会造成“累坏了”,采取多种方式限制孩子的运动,养出更多的肥胖儿,造成孩子发育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养育模式差异还可能造成家庭矛盾,即子女与父母之间因育儿模式的差异发生冲突,既伤害亲情,又可能使孩子无所适从,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三,变相“离间”了亲子关系。有些老人会主动帮助子女承担起抚养后代的经济和劳力的双重责任。或许是中国人娇宠子女习惯使然,这样显然不利于自己子女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因为在养育后代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付出作为父母应该付出的那么多,例如“爸爸回家就上网”,忽略了养育孩子的责任,使孩子对来自父母的亲情感受不足,也会使其亲子关系的紧密程度不够,最终损害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感恩。
隔代育儿好不好?对老一代人来说,利大于弊,但从对第三代人成长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是弊大于利。
首先,是娇宠、过度保护和限制自由探索。因为是“含饴弄孙”,能使自己和孩子都快乐是重要的标准,为了让孩子能“听话”、“乖”,不少祖父母会无原则地迁就孩子的要求,例如:给孩子过多的食物、放任孩子的不良习惯等,不舍得让孙子劳动、不舍得让孙子吃苦、不舍得让孙子遵守规则等等,最终造成后代的心理素质不良乃至行为乖张。
其次,养育模式差异。老一代人会更关注孩子“吃饱”的问题,唯恐孙子孙女挨饿;年轻的父母们认为孩子运动多一些有利于孩子体质改善,但有的祖父母因自身体力下降,会“推己及人”地认为,孩子们的运动增加会造成“累坏了”,采取多种方式限制孩子的运动,养出更多的肥胖儿,造成孩子发育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养育模式差异还可能造成家庭矛盾,即子女与父母之间因育儿模式的差异发生冲突,既伤害亲情,又可能使孩子无所适从,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三,变相“离间”了亲子关系。有些老人会主动帮助子女承担起抚养后代的经济和劳力的双重责任。或许是中国人娇宠子女习惯使然,这样显然不利于自己子女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因为在养育后代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付出作为父母应该付出的那么多,例如“爸爸回家就上网”,忽略了养育孩子的责任,使孩子对来自父母的亲情感受不足,也会使其亲子关系的紧密程度不够,最终损害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感恩。
(运营:吴芯)
网友评论